- 使用场景
- 逻娑一词常用于批评和讽刺他人行动迟缓、犹豫不决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做决策时犹豫不决、拖延时间,或者在行动中迟疑、拖沓不前。
- 例句
- 1. 他一直逻娑不定,无法做出决定。2. 这个项目的进展太逻娑了,需要有人来做出决策。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行为举止拖泥带水,缺乏果断和决断力。
- 基本解释
亦作“ 逻逤 ”。亦作“ 逻莎 ”。亦作“ 逻挲 ”。1.地名。即 逻些 , 唐 时 吐蕃 的都城。今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四》:“北狄雄军早廻戈, 逻莎 城头烽火静。”《旧唐书·薛仁贵传》:“ 咸亨 元年, 吐蕃 入寇,又以 仁贵 为 逻娑道 行军大总管。” 唐 李颀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 乌孙 部落家乡远, 逻娑 沙尘哀怨生。” 唐 周繇 《送入蕃使》诗:“ 滹沱河 东军迴探, 逻逤城 孤雁著行。” 宋 王禹偁 《归马华山赋》:“ 芙蓉峰 畔,争翻歷块之踪; 逻逤城 边,詎见防秋之事。”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乐些城》:“ 乐些 ,即 杜 诗所谓‘和亲 逻挲城 ’是也。”
(2).借指一种用逻娑檀制的精美的琵琶。 唐 刘景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繁弦已停杂吹歇, 胜儿 调弄逻娑拨。” 元 吴莱 《客夜闻琵琶弹白翎鹊》诗:“大雅清商久寂寥,鵾鸡逻娑多弦索。” 元 杨维桢 《鼙婆引》:“ 梅 卿上马弹鼙婆,鵾絃掁掁金逻逤。”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中关于轮回和世界的概念,以加深对逻娑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做选择时总是逻娑不定,不知道该选什么。2. 初中生:我觉得他的决策太逻娑了,耽误了整个项目的进展。3. 高中生:面对人生的选择,我不想逻娑不定,应该果断地做出决定。4. 大学生:在职场上,逻娑的人往往会错失很多机会,我们要学会果断行动。
- 故事起源
- 逻娑一词最早出现在佛经中,用来形容众生在轮回中迷失不定。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形容人的行为举止拖泥带水、缺乏果断和决断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逻娑”与“拖泥带水”这个词搭配起来记忆。想象一个人在泥泞的地面上行走,步履蹒跚、缓慢而拖沓,这样就能联想到逻娑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逻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逻娑一词源于佛教梵语“loka”和“sara”,意为“世界”和“流转”,表示人在世界中徘徊、徘徊不定。逻娑形容人的行为举止犹如在世界中流转,拖泥带水,缺乏果断和决断力。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思维迟疑、行动犹豫、拖延不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