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国名。居今 陕西 、 山西 间。也称 申戎 。《逸周书·王会》:“ 西申 以凤鸟。凤鸟者,戴仁、抱义、掖信,归有德。” 明 杨慎 《凤赋》:“ 西申 之国, 丹穴 之山,爰有神鸟,名为凤焉。”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思想和行为与时代潮流相背离,不顺应时代的发展。
- 详细解释
- 西申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西”和“申”。其中,“西”表示背离、违背,而“申”表示跟随、顺应。西申这个词语形象地比喻人的思想和行为与时代潮流不一致,不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它常用来批评那些守旧、保守,不愿意改变或适应新事物的人。
- 使用场景
- 西申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些人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新观念和新事物,与时代脱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指责那些不愿意改变自己思维方式、对新技术、新观念抱有偏见的人。
- 故事起源
- 西申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律历志》。据说,古代有一位名叫申子的人,他是个聪明才智的学者,但是他却坚持守旧,不愿接受新的学说和观点。他的学生们都劝他改变思想,但他仍然固执己见,不肯改变。最终,他的学生们失望地离开了他。因为申子的坚持守旧,不愿意改变,他被人们称为“西申”,成为了一个贬义词。
- 词语结构
- 西申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为“西申”。
- 例句
- 1. 他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从不接受别人的建议,真是太西申了。2. 这个老人对新科技一窍不通,真是太西申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西申”与“不顺应时代潮流”这个基本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顶着西风,背离时代的潮流,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西申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关于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可以阅读成语词典或相关的语言学习资料。同时,可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了解成语的使用场景和故事背景,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老是不同意我买新玩具,她真是太西申了!2. 初中生:老师不愿意使用电子设备上课,觉得传统的黑板更好,真是太西申了!3. 高中生:有些人不愿意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他们真是太西申了!4. 大学生:有些教授对新科技一窍不通,还坚持用过时的教学方法,真是太西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