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表示同意的圣旨。 宋 司马光 《辞枢密副使第三札子》:“臣前者两次曾辞免枢密副使,未奉俞旨。” 宋 陆游 《谢致仕表》:“奉祠虽佚,窃食靡安,兹洊贡於忱辞,始恭承於俞旨。”《明史·方从哲传》:“ 从哲 乃叩首 仁德门 ,跪俟俞旨,帝终不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 贾 屡疏恬退,未蒙俞旨,未几而祸作矣。”
- 基本含义
- 指指导、规劝,给予指示或建议。
- 详细解释
- 俞旨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俞”和“旨”。其中,“俞”意为规劝、劝告,“旨”意为指示、命令。俞旨的基本含义是指给予指导、规劝,提出建议或指示他人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俞旨常用于形容有智慧、见解深刻的人给予他人明确的指导或建议。它可以用来形容领导、长辈或有经验的人对晚辈、部下或初学者的引导和劝告。此外,俞旨也可以用来形容学者、导师或专家给予学生、学者或下属的指导和启示。
- 故事起源
- 《孟子·滕文公下》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孟子对滕文公的劝告。滕文公问孟子如何治理国家,孟子回答说:“君有贤臣,臣有忠君之心,父有慈子之情,子有孝父之心,兄有友弟之义,弟有顺兄之心,夫有忠妇之节,妇有顺夫之道。如此,国家必定和睦。”这段话就是孟子给予滕文公的俞旨,意味着只要各个角色都尽到自己的责任,国家就会和谐稳定。
- 词语结构
- 俞旨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 例句
- 1. 学生们对老师的俞旨非常感激,他们受益匪浅。2. 领导给予我们的俞旨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工作的方向。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俞旨,可以想象一个智慧的老师站在讲台上,用手指着学生们给予他们指导和建议。
-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指点江山”、“谆谆教诲”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给我们的俞旨是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2. 初中生:老师给我们的俞旨是要每天都认真复习功课。3. 高中生:老师给我们的俞旨是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全面发展自己。4. 大学生:导师给我们的俞旨是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