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中主与拙匠。指平庸的人。《韩非子·用人》:“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君人者,能去贤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万不失,则人力尽而功名立。”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拙劣,不善辞令。
- 详细解释
- 中拙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用来形容人的辞令不善、言辞拙劣。拙指的是拙劣、不灵巧,中则表示中等、一般。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的言辞不流利或不善辞令。
- 使用场景
- 中拙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人的言辞不流利、拙劣或不善辞令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演讲、辩论或交流中表达能力有限,言辞不够流畅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中拙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最初的意思是指文辞浅陋,不够娴熟。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人的言辞拙劣,不善辞令。
- 词语结构
- 中拙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中”表示中等、一般,而“拙”表示拙劣、不灵巧。
- 例句
- 1. 他的演讲虽然内容丰富,但因为中拙,没有打动观众。2. 他在辩论中总是中拙,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中拙这个成语与“中庸”相对比来记忆。中庸表示中等、适中的状态,而中拙则表示言辞拙劣。通过对比记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拙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想要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拙这个成语,可以学习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其中经常出现对人物言辞的描写和评价。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口才中拙,常常说错话。2. 初中生:他虽然知识丰富,但因为中拙,无法向同学们清楚地解释问题。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中,他因为中拙,没能说服评委和观众。希望这个关于“中拙”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