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沉迷于享乐,不思进取的人。可以用在各种场合,比如教育场合、社会批评等。
- 例句
- 1. 他是个膏粱之躯,整天只知道享受,从不考虑工作和责任。2. 这些年轻人沉迷于酒色财气之中,真是一群膏粱之辈。
- 基本含义
- 指享受奢侈生活,沉迷于酒色财气之中,不务正业。
- 基本解释
◎ 膏粱 gāoliáng
(1) [fat meat and fine grain]∶肥肉和细粮。泛指肥美的食物
膏粱之味。——《孟子·告子》
膏粱厚味
(2) [dandy;fop]∶借指富贵人家子弟
伯子常自矜荫籍之美,谓 王弘曰:“天下膏梁。唯使君与下官耳。——《宋书·荀伯子传》
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红楼梦》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膏粱”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比如“腐败”、“享乐主义”等。同时,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官员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背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成为一个膏粱之辈,我要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2. 初中生:他整天只顾玩乐,真是个膏粱之躯,一点责任心都没有。3. 高中生:他从小就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变成了一个膏粱之躯,没有任何进取心。4. 大学生:大学是学习的重要阶段,不能沉迷于享乐,否则就会变成膏粱之辈。以上是关于“膏粱”词语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故事起源
- 膏粱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后来被引申为成语。在古代,高级官员享受丰盛的美食被称为膏粱之躯,而这些官员往往沉迷于酒色财气之中,不务正业。因此,成语“膏粱”就用来批评那些沉迷于享乐,不思进取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将“膏粱”联想成一道丰盛的美食,代表享受和奢侈;而这道美食又让人沉迷其中,不思进取,代表不务正业。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谓语
- 详细解释
(1).肥美的食物。《国语·晋语七》:“夫膏粱之性难正也。” 韦昭 注:“膏,肉之肥者;粱,食之精者。”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王孙公子﹞鼻饜乎兰麝,口爽於膏粱。” 唐 刘禹锡 《武夫词》:“今来从军乐,跃马飫膏粱。” 闻一多 《奇迹》诗:“我不能不节省点,把藜藿权当作膏粱。”
(2).借指富贵人家及其后嗣。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二》:“诸侍中皆膏粱之餘,势家子弟,无宿德名儒可顾问者。”《晋书·范宁传》:“ 王 何 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十:“ 蔡京 诸孙,生长膏粱,不知稼穡。”《红楼梦》第三回:“寄言紈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