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书法中一种瘦劲有力的字体。《法书要录》卷一载 晋 卫夫人 《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
- 基本含义
- 指用绳子或竹签等串起来的书籍,比喻篇幅很长的书籍或文件。
- 详细解释
- 筋书是古代一种特殊的书籍形式,由绳子或竹签等串起来,因此篇幅很长。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篇幅很长的书籍或文件,有时也可以用来形容内容繁琐、冗长的文字。
- 使用场景
- 筋书一般用于形容篇幅很长的书籍或文件,或者用来形容文字冗长、繁琐的情况。可以用在正式场合、学术讨论、写作等场景中。
- 故事起源
- 关于筋书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它是根据古代的书籍形式而来。古代的书籍没有像现在这样的纸质书,而是用绳子或竹签等串起来的。由于筋书篇幅很长,因此成为了形容篇幅冗长的书籍或文件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筋书是一个名词性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这部报告像一本筋书,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读完。2. 这篇论文写得太长了,简直像一本筋书。3. 这份合同太冗长了,真是一本筋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绳子或竹签串起来的书籍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也可以将“筋书”与“篇幅很长的书籍”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结。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的书籍形式,如绳书、简牍等。还可以学习其他形容篇幅冗长的成语,如“卷帙浩繁”、“长篇大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给了我一本筋书一样的练习册,要我写很多字。2. 初中生:这篇作文题太难了,我写了一篇筋书才写完。3. 高中生:这本历史书真是一本筋书,看得我头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