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 夏 正建寅, 殷 正建丑, 周 正建子,合称三正。《书·甘誓》:“ 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一说指天、地、人之正道。 孔 传:“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也称三统。《史记·周本纪》:“今 殷王紂 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絶于天,毁坏其三正。” 张守节 正义:“按:三正,三统也。 周 以建子为天统, 殷 以建丑为地统, 夏 以建寅为人统也。”《魏书·儒林传·李业兴》:“虽三正不同,言时节者,皆据 夏 时正月。”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三正》:“ 夏 正建寅, 商 正建丑, 周 正建子,此三正也。然《夏书·甘誓》云:‘ 有扈氏 怠弃三正。’则 夏 之前已有三正矣。 孔安国 因 商 周 在 夏 之后,故不敢以子丑寅释之,而但谓天地人之正道。 王肃 亦云:‘惟 殷 周 改正,自 夏 以上皆以建寅为正。’然《尚书大传》云:‘王者存二代之后以备三正。’ 马融 註《甘誓》,亦云:‘子、丑、寅也。’”
(2).指 夏 、 殷 、 周 三代。《文选·班固<幽通赋>》:“震鳞漦于 夏 庭兮,匝三正而灭 姬 。”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三正,谓 夏 、 殷 、 周 也。”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帝冬至词语》:“月临天统,首冠於三正。”
(3).指中心朱色、次白、次苍的三色射靶。《周礼·夏官·射人》:“乐以《貍首》,七节、三正。” 郑玄 注:“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则能中焉。画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苍,次黄,玄居外。三正损玄、黄。”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正直,行为端正,品行正派。
- 详细解释
- 三正是指言、行、品三方面都要正直,言语要真实,行为要端正,品行要正派。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应该始终保持正确和合适。
- 使用场景
- 三正常常用于教育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教育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三正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得体、品德高尚。
- 故事起源
- 《史记·平准书》记载了齐国大夫孟尝君的故事。孟尝君为人正直,言行端正,品德高尚,深受齐国人民的敬重。后来,人们用“三正”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
- 词语结构
- 三正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三”和“正”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言行举止都非常三正,是个很值得信赖的人。2.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做一个三正的榜样。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正”与“诚信”、“正直”等词语联系起来,通过反复运用和理解这些词语来记忆和理解“三正”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和故事,学习更多关于“三正”的例子和应用场景,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做一个三正的学生,不说谎话,不欺负同学。2. 初中生: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时刻保持三正的品行,不参与任何不良行为。3. 高中生:在高考备战期间,我们要保持三正,不作弊,不抄袭,做到诚实守信。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三正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三正”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