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韩卢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形容某人用诡计、欺骗等手段蒙蔽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家、商人、骗子等利用花言巧语、欺骗等手段获得自己的利益。
- 例句
- 1. 他总是利用韩卢的手段来欺骗他人。2. 这个商人用了韩卢的伎俩,最终骗取了大量的财富。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欺骗手段或策略。
- 基本解释
亦作“ 韩子卢 ”。亦作“ 韩獹 ”。1. 战国 时 韩国 良犬,色墨。《战国策·秦策三》:“以 秦 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放韩卢而逐蹇兔也。” 鲍彪 注:“韩卢,俊犬名。《博物志》:‘ 韩 有黑犬,名卢。’”《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壮犬也。”《广雅·释兽》:“韩獹。” 王念孙 疏证:“《初学记》引《字林》云:‘獹, 韩 良犬也……獹,通作卢。’”
(2).泛指良犬。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廓之雪》词:“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 东郭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问疾》:“怜你依林 越 鸟,走险韩卢,喘月 吴 牛。”
(3).喻军士。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两下里分头逐鹿,各仗韩卢,并倚 昆吾 。”
- 延伸学习
- 除了韩卢,还有许多与欺骗、诡计有关的成语,如“隔靴搔痒”、“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可以进一步学习这些成语,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了韩卢的伎俩,骗走了我的零食。2. 初中生:这个骗子总是利用韩卢的手段欺骗老人。3. 高中生:政客们常常使用韩卢的手法来获得选民的支持。
- 故事起源
- 韩卢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韩国有一位名叫韩卢的人,他非常善于用诡计和欺骗来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利益。他常常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以欺骗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形容那些采取欺骗手段蒙蔽他人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韩卢”想象成一个用来捕鸟的器具,通过想象捕鸟人利用韩卢的手段吸引鸟儿上当受骗,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体为“韩卢”,没有其他组成部分。
- 详细解释
- 韩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捕鸟器具,由一个圆形的竹筒和一个长长的竹杆组成。捕鸟人会用竹杆将圆筒伸到鸟巢下,然后用手指轻轻敲打竹筒,发出声音吸引鸟儿,当鸟儿掉进竹筒时,捕鸟人就可以捕捉到它们。这个成语比喻人们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欺骗手段或策略,以吸引他人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