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品调一词通常用于评价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否得体。例如,当一个人在公共场合表现出礼貌、谦虚、有教养时,我们可以说他有好的品调。相反,如果一个人言行粗鲁、无礼、不考虑他人感受,我们可以说他缺乏品调。
- 例句
- 1. 他的品调很好,总是能够正确地处理各种社交场合。2. 作为一名教师,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调和道德修养。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言行举止得体、合乎礼仪,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修养和风度。
- 基本解释
(1).品格。 宋 辛弃疾 《洞仙歌·红梅》词:“更总做、北人未识伊,据品调难作,杏花看待。”参见“ 品格 ”。
(2).各种曲调。《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妮子来参都头,却值公差出外不在,如今现在勾栏里説唱诸般品调。”
品尝调制。 明 沉鲸 《双珠记·处分后事》:“高堂甘旨,有谁品调?生离死别俱堪恼。”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品调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风度翩翩”、“谦虚”、“礼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有好的品调,不要说脏话。2. 初中生:他的品调很高,经常帮助别人,从不求回报。3. 高中生:大家都很欣赏他的品调,他总是能够在困难时保持冷静和理智。4. 大学生:品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之一,它能够给人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尊重。
- 故事起源
- 品调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一年》中。当时,鲁国大夫季文子因为他的高尚品德和修养而被称为“品德高尚者”。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于高尚品德的推崇和赞美。
- 记忆技巧
- 记住品调的意思可以通过将“品”字与品德和修养联系起来,将“调”字与风度和礼仪联系起来。这样,你可以想象一个人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来展现出高尚的风度和礼仪。
- 词语结构
- 品调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品”表示品德和修养,“调”表示风度和礼仪。
- 详细解释
- 品调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合乎礼仪。它强调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修养,表现出高尚的风度和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