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指 春秋 时 鲁国 宣公 、 成公 、 襄公 三国君。《左传·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明 杨慎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左氏 侈然称之。”
(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窦武 、 刘淑 、 陈蕃 。《后汉书·党锢传序》:“ 竇武 、 刘淑 、 陈蕃 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蔡伯喈 评之曰: 陈仲举 彊於犯上, 李元礼 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 元礼 居八俊之上。”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时论其( 严顥亭 )名,在三君八俊之间。”
(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陈寔 及其子 陈纪 、 陈谌 。《后汉书·陈纪传》:“弟 諶 ,字 季方 ,与 纪 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公( 韦嗣立 )考侍中,为国元辅,兄 承庆 ,当代齐名。咸以令德,继和金鼎; 扶阳 二相, 陈氏 三君,復追美矣。”
(4).指 明 末东林党的 赵南星 、 邹元标 和 顾宪成 。见《明史·赵南星传》。
(5).指三茅君。 唐 陆龟蒙 《闲居杂题·饮岩泉》诗:“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买 桐江 一朵山。”详“ 三茅君 ”。
- 基本含义
- 指三位君主或三个主要领导者,也可用来形容三个相互合作的人。
- 详细解释
- 三君是一个古代的成语,最初用来指代三个君主或国家的领导者。它可以指代三个具有相同权力或地位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三个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目标。
-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三君这个成语经常用来形容三个人或组织的合作关系。它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商业或其他领域中的三个重要人物或团队。例如,在一个公司中,三位高级经理可以被称为三君,表示他们共同管理公司并做出决策。
- 故事起源
- 三君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根据一些历史记载,三君最初是指战国时期的三个国家君主: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这三位君主在战国时期合作,共同抵抗强敌,最终取得了胜利。因此,三君成为了一个象征团结和合作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三君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三”表示数量,表示三个人或三个单位,“君”表示君主或领导者。
- 例句
- 1. 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三君的合作。2. 三君之间的合作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关键。3. 他们三位可以被称为三君,他们共同领导着这个国家。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三”和“君”两个字分别与数字“3”和国家的君主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另外,可以将它与团结和合作的概念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合作和团结相关的成语,如“三人成虎”、“三位一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们三个小朋友一起玩耍,就像三君一样团结。2. 小学生:班级里的三个班干部可以被称为三君,他们一起组织各种活动。3. 中学生:在学校的领导层中,校长和两位副校长可以被称为三君。4. 大学生:我们三个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了这个研究项目,真的是三君合作。5. 成年人:公司的三位高级经理可以被称为三君,他们共同管理着整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