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应德常常用于教育和道德建设的语境中,用来强调人们应该积极遵守道义,行善行义。它可以用于鼓励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提醒他们要牢记道德准则。
- 例句
- 1. 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应德的原则,为社会做出贡献。2.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用应德的态度去面对,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 基本含义
- 遵守道义,积极行善
- 基本解释
谓应验帝王的德政。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阴阳和,万物序,休气充塞,故符瑞并臻,皆应德而至。”《后汉书·陆康传》:“万姓从化,灵物应德。”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白虎赞》:“应德而扰,止我交境。”《魏书·彭城王勰传》:“凤皇应德而来,岂竹、梧桐能降?”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文化和道德伦理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孟子的思想和其他相关的成语,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在学校里应德,帮助同学,关心老师。2. 中学生: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要明白应德的重要性,努力学习,做善良的人。3.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具备应德的品质,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 故事起源
- 应德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孟子》一书中,是孟子在与弟子们的讨论中提出的。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强调人们应该遵守道义,行善积德。因此,应德成为了他的一个重要观点,并被后人引用为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应德”这个成语与“应该做善事,遵循道德准则”这个意思进行联想。你可以想象自己在遇到困难时,应该积极回应道德准则,做出善良的行为,这样就能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应德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应”和“德”都是单音节的汉字。
- 详细解释
- 应德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应”表示回应、遵守,而“德”则代表道义、善行。应德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要积极回应道义,遵守道德准则,做出善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