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渊博,知识面广泛,或者形容某个领域的知识丰富。
- 例句
- 1. 他是一位博物的学者,对各种学问都有很深的研究。2. 这个博物的博物馆收藏了很多珍贵的文物。
- 基本含义
- 广博的知识和学问,博览群书
- 基本解释
◎ 博物 bówù
(1) [natural science]∶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2) [knowledgeable]∶知道许多事物
博物洽闻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博物相关的成语,如博学多才、博闻强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成为一个博物的人,每天都努力学习各种知识。2. 初中生:老师是我们学校最博物的人,她知道很多有趣的事情。3. 高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博物的人,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希望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成为一个博物的人,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学问。
- 故事起源
- 博物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这篇文章中,其中孟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一直思考,但还是觉得自己的学问不如博览群书的人。从此,博物一词开始被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
- 英文翻译
1.(旧时总称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 natural science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博物馆中陈列的各种文物和知识,来帮助记忆博物一词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1).通晓众物。 汉 桓宽 《盐铁论·杂论》:“ 桑大夫 据当世,合时变,推道术,尚权利,辟略小辩,虽非正法,然巨儒宿学,恶然大能自解,可谓博物通士矣。” 宋 欧阳修 《笔说·博物说》:“草木虫鱼,《诗》家自为一学,博物尤难。” 清 徐发 《<蚓庵琐语>序》:“ 姬公 多艺, 子产 博物,自古而然。”
(2).指通晓各种事物的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於是客游后进,详论艺能,其退走者固十七八矣。二三博物,众中次詰,莫不挫其鋭,頽其名。”
(3).指万物。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昔此邑中,有 婆罗门 ,生知博物,学冠时彦,内外典籍,究极幽微。” 宋 苏轼 《以石易画晋卿难之复次韵》:“欲观博物妙、故以求马卜。”
(4).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