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侧身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应对方式。它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逃避危险时的快速反应,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遇到困境时的灵活应对。
- 例句
- 1. 面对困境,他侧身避开了困难。2. 在比赛中,运动员侧身躲避了对手的攻击。
- 基本含义
- 侧身指的是身体稍微倾斜或转动。
- 基本解释
◎ 侧身 cèshēn
(1) [lean to one side;incline]∶使身体处于倾斜状态
排队买票的拥挤的人群使他不得不侧身站着
(2) [work in]∶加入;参与
(3) [be frightened and restless]∶形容恐惧不安
◎ 侧身 cèshēn
[on one’s side] 身体侧面向前地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侧身”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武术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了解中国武术文化的丰富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玩跳绳时,不小心绊倒了,但他侧身躲开了摔倒的危险。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小红侧身选择了积极备考,而不是放弃。3. 高中生:在足球比赛中,队长侧身避开了对手的防守,成功地射门得分了。
- 故事起源
- 关于侧身的成语起源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故事,但它的意义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武术理念。在武术中,身体的侧身动作可以增强攻击或防御的效果,使人在战斗中更加灵活和敏捷。
-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侧身”的技巧可以是联想。你可以想象自己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快速侧身躲避,展现出灵活和敏捷的身手。
- 词语结构
- 侧身是一个动词短语,由“侧”和“身”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1).倾侧其身,表示戒惧不安。《诗·大雅·云汉序》:“遇烖而惧,侧身修行。” 孔颖达 疏:“侧者,不正之言,谓反侧也。忧不自安,故处身反侧。” 汉 桓宽 《盐铁论·救匮》:“故 公孙丞相 、 倪大夫 侧身行道,分禄以养贤,卑己以下士。” 宋 司马光 《乞罢修感慈塔札子》:“陛下当此之际,所宜侧身刻意,降服损膳,以救其患。”《明史·陆昆传》:“伏望侧身修行,亟屏 永成 辈以絶祸端。”
(2).向侧面转体。 汉 张衡 《四愁诗》:“我所思兮在 太山 ,欲往从之 梁父 艰,侧身东望涕霑翰。”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靂应手神珠驰。”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五章:“或如屋面有瓦落下,只须侧身躲避。”
(3).厕身,置身。《后汉书·马援传》:“往时 子阳 独欲以王相待,而 春卿 拒之;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櫪而食,併肩侧身於怨家之朝乎?”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五:“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宋 王安石 《送石赓归宁》诗:“侧身朝市间,乐少悲惭多。” 徐迟 《凤翔》:“他多么光荣,能侧身于伟大的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