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佛教语。谓来世受报应。 晋 慧远 《三报论》:“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五节:“还有一种叫做后报。一个人做了善事或恶事,要经过二生、三生、百生、千生才受到报应。”
- 英文翻译
1.hindcasting
- 基本含义
- 后报是一个动词短语,意为将来回报、报答。
- 详细解释
- 后报指的是在将来回报对方的恩情或善意。它强调了人们应该感激和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回报。
- 使用场景
- 后报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并表示自己将来会回报对方的善意。可以在感谢信、演讲或道别时使用。
- 故事起源
- 后报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孔子的学生曾子在陈国做官时,得到了陈国国君的悉心教导和关怀。曾子非常感激,但在离开陈国时没有机会回报国君的恩情。多年后,曾子听说陈国遭受了外敌的侵略,他毫不犹豫地率领军队去帮助陈国。陈国国君得知后非常感动,说:“曾子真是一个会后报的人!”从此后报成为了一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后报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后”和“报”。
- 例句
- 1. 我会记住你的帮助,将来一定会后报你的恩情。2. 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一定会后报他的好意。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后报”这个成语与“回报”这个词语联想在一起。同时,可以将故事起源中的孔子的学生曾子和陈国国君的情景形象化,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感恩、回报相关的成语,如“报恩”、“感恩图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多,我会后报老师的。2. 初中生:我的朋友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了我,我一定会后报他的好意。3. 高中生: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我将来一定要后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