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失其伦次。《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孔 传:“伦,理也。八音能谐,理不错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固宜正义以绳理,昭德而塞违,割析褒贬,哀而有正,则无夺伦矣。” 明 刘基 《郁离子·省敌》:“大小异能,合而成声,无相夺伦,阴阳乃和。”
- 基本含义
- 夺取权力,篡位。
- 详细解释
- 夺伦是指通过暴力手段或阴谋诡计,夺取他人的权力,篡夺他人的位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野心勃勃,不择手段,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人。
- 使用场景
- 夺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政治斗争中的篡权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企业或组织内部的权力争夺。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夺伦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人不择手段,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顾他人利益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夺伦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段故事中。故事讲述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权力斗争。在故事中,刘邦通过一系列策略,最终夺取了项羽的权力,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夺伦这个成语就是由此故事而来。
- 词语结构
- 夺伦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夺”表示夺取,取得;“伦”表示伦常,即指人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夺取他人的权力和地位。
- 例句
- 1. 他为了夺伦,不择手段,连自己的亲兄弟都出卖了。2. 这个政治家通过夺伦,成功地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夺伦”这个成语和历史故事中的具体情节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权力斗争,刘邦最终夺取了项羽的权力,成为了皇帝,从而记住夺伦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历史中的其他权力斗争故事,比如“纣王之乱”、“靖康之耻”等,以了解更多关于权力斗争和篡夺的故事和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夺伦,不择手段,偷偷改了考试成绩。2. 初中生: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项羽和刘邦的夺伦故事。3. 高中生: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一个政治家通过夺伦,最终成为了国家的领导人。4. 大学生:在组织内部的竞争中,有些人会采取夺伦的手段来争取更高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