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俚谈的词语解释
俚谈的意思
拼音:lǐ tán    注音:ㄌㄧˇ ㄊㄢˊ
使用场景
俚谈通常在非正式场合中使用,例如朋友之间的聚会、家庭聚餐或民间活动。它可以用来调侃、嘲笑或戏弄别人,也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不赞同。然而,由于俚谈可能具有冒犯性或不合适的言辞,使用时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
例句
1. 他的笑话总是充满了俚谈和粗俗的言辞。2. 这部电影的幽默之处在于它运用了许多俚谈和民间语言。
基本含义
俚谈是指俗语、民间语言,通常用于形容粗俗、不正经或不文雅的言语。
基本解释

(1).民间的,鄙陋的议论。 明 方孝孺 《读崔豹<古今注>》:“苟有补,虽俚谈野语亦不得而弃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建文君出亡》:“且妄创俚谈,自呈败缺,一时不读书不諳事之人,间为所惑。”
(2).谓浅近的语句。用于自谦。《西游记》第一百回:“一夜无寐,口占几句俚谈,权表谢意。”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俚谈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的民间文化和口头传统。了解中国的谚语、歇后语和民间故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俚谈。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总是说一些俚谈,让大家都笑得很开心。2. 初中生:我们之间的对话充满了俚谈和幽默,每次聚会都很有趣。3. 高中生:老师讲课时经常用到一些俚谈,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社会现象。4. 大学生:在校园里,流行一些俚谈,可以用来调侃和互相娱乐。5. 成年人:在职场中,要注意不要使用不合适的俚谈,以免引起误会或冒犯他人。
故事起源
俚谈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它来源于民间口头传统,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中,俚谈被视为一种有趣的语言形式,展现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记忆技巧
记忆俚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俚谈与具体的情景或故事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其含义和用法。2. 制作一张俚谈卡片,包括成语、发音、基本含义和例句,每天复习一次,以加深记忆。
词语结构
俚谈由两个字组成,其中“俚”是形容词,表示粗俗、不正经或不文雅的意思;“谈”是动词,表示言谈或交流的意思。
详细解释
俚谈是流行于民间的俗语,通常包含一些不雅、不文明或不正经的言辞。它是一种口头传统,表达人们对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看法。俚谈往往具有夸张、幽默或讽刺的特点,常常用于描述或评论一些社会现象、人物行为或事件。
(0)
诗文中出现“俚谈”的诗词

子温县丞侄长篇见赠并携少卿伯父梅堂所赋绝句相示翰墨宛然叹息久之因次其韵

平生张洪州,豪气压群士。

唾视狗鼠辈,纷纷何足数。

晚登文石陛,剑服峨櫑具。

高论忍违时,所愧罔君父。

至今家集中,秩秩有伦次。

流传到诸孙,谁复步亦步。

此翁日已远,畴昔旦暮遇。

何温少也爽,芝兰秀而紫。

状貌类洪州,谈笑了万事。

笔端见微铓,妙解如削鐻。

精刚金百鍊,该贯龟五聚。

俗学不足诋,纷纶或殊趣。

斯文悬诸天,字字有分付。

诐词颇乱真,芜颣少删去。

吾子壮且勇,政在戒逸豫。

昨者忽过门,短袖出长句。

轩然祢正平,坐诵鹦鹉赋。

洞庭莽空阔,终日奏咸濩。

初非郭林宗,岂识黄叔度。

但惊锦囊文,及此春秋富。

未能赏雌霓,且复说奇字。

吾年过半百,世事亦何慕。

杖屦相扶携,筋骸日僵仆。

犹于五字中,彫刻叹冰柱。

习气未易扫,贪味如桂蠹。

肯借梅堂篇,风流忆张绪。

珍藏几何时,应有神物护。

今晨偶开展,英彩照江阜。

后生要着鞭,探讨及微处。

遗予真过矣,娟洁忌沾污。

清梦渺春草,俚谈羞杕杜。

慎勿索其馀,恐君痴叔似。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