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三个直言敢谏的官员。指 明 代 罗洪先 、 唐顺之 、 赵时春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翰林建言知名》:“ 嘉靖 十九年,上偶疾不视朝,东宫官赞善 罗洪先 、司諫 唐顺之 、校书 赵时春 ,以上免朝颇频,各疏请来岁元旦,太子出御 文华殿 ,受文武及朝覲官朝贺,上震怒……时人高之,又呼为翰林三直云。”
(2).三个直言敢谏的官员。指 清 代 苏廷魁 、 陈庆镛 、 朱琦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嘉道 之间, 苏廷魁 、 陈庆鏞 、 朱琦 为諫垣三直。”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行正直,行为端正。
- 详细解释
- 三直是由“三”和“直”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表示人的品行正直,行为端正。其中,“三”表示完全、彻底,表示这种正直的品质是完全没有任何偏差的;“直”表示直率、坦诚,表示人的言行举止均没有做作和虚伪之处。三直也是对一个人的高度赞扬,意味着他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三直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正直,行为端正。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在道德和行为上的高尚品质。在演讲、写作、教育等场合,可以用来表达对人的品质的赞美和鼓励。
- 故事起源
- 三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的一段话:“鲁人子张父有三直,世称之曰三直张。”这个故事讲述了古代鲁国有一位名叫子张的人,他非常正直,言行举止都非常坦诚,因此被人们称为“三直张”。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三直”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三直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三直的人,从不说假话。2. 她的品行一直都非常端正,被大家称为三直女孩。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三直”这个成语与正直、端正的品质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直线上,代表他的品行正直,行为端正。同时,可以将“三直”这个成语反复读写,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正直、端正相关的成语,如“一直如一”、“端正不阿”等,扩大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妈妈告诉我要做一个三直的人,不说谎话。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三直的人,做事情从不偷懒。3. 高中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以身作则,做一个三直的榜样。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要坚守三直的原则,不参与任何不正当的行为。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三直”这个成语,并且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