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思想僵化,不愿接受新观念或改变旧有习惯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思进取、守旧不变的人。
- 例句
- 1. 他一直守在自己的陂池里,对新事物毫不关心。2. 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陷入了陂池之中。
- 基本含义
- 指泥沙淤积、水草丛生的池塘,比喻人的思想固执、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 基本解释
池沼;池塘。《书·泰誓上》:“惟宫室臺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百姓。” 孔 传:“泽障曰陂,停水曰池。” 汉 班固 《西都赋》:“源泉灌注,陂池交属。” 宋 叶适 《舒彦升墓志铭》:“在 蘄春 ,增陂池九百餘,种稻十万斛。”《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王筑宫筑囿,臺榭陂池,殫竭民力,虚耗国赋。”
见“ 陂陁 ”。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墨守成规”、“脱胎换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参加新的活动,我就喜欢待在自己的陂池里。2. 初中生:他们班的某些同学总是陷在自己的陂池里,不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方法。3. 高中生:有些老师对新知识持有陂池心态,不愿意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4. 大学生:我们应该摒弃陂池心态,积极拥抱变化,才能不断进步。
- 故事起源
- 故事起源不详。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陂池”形象化为一个泥沙淤积、水草丛生的池塘,表示一个人思想僵化、不愿改变的状态。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成语“陂池”源于《淮南子·说山》:“陂之为池也,非不欲济也,所欲济而沙滑不使。故人有陂池之心,非不欲济也,所欲济而性不使也。”这里的“陂池”形容了一个因为沙滑而无法济济于世的池塘。引申为人固执己见,沉迷于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不愿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