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恐鸟的词语解释
恐鸟的意思
拼音:kǒng niǎo    
使用场景
恐鸟一词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挑战或危险时的恐惧心理。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在面对某个特定的情境或问题时感到胆怯、无法自拔的状态。
例句
1. 他对高空极度恐鸟,一上楼顶就腿软。2. 她对蜘蛛的恐鸟让她无法靠近任何一个蜘蛛网。
基本含义
形容心胆俱寒,极度恐惧。
基本解释

 恐鸟是数种新西兰历史上生活的巨型而不能飞行的鸟。目前根据从博物馆收藏所复原的DNA,已知有十种大小差异不同的种类,包括2种身体庞大的恐鸟,其中以巨型恐鸟最大,高度可达3米,比现在的鸵鸟还要高。小型的恐鸟则只有火鸡大小。身高平均约3 m的巨型恐鸟中,最大的个体高约3.6米,体重约250千克。在300多年以前,巨型恐鸟可称得上世界第一高鸟。虽然上肢已经退化,但恐鸟的身躯肥大,下肢粗短。尽管下肢发达,庞大的身躯使得恐鸟的奔跑能力远不及鸵鸟。

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总目: 古颚总目 Paleognathae

目: 鸵形目 Struthioniformes

科: 恐鸟科 Dinornithidae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山海经》中的其他传说故事,了解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的文化背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看到蜘蛛就恐鸟,不敢靠近。2. 小学生:考试前,小华对数学恐鸟,不敢做题。3. 中学生:面对高考,小李感到恐鸟,无法集中注意力。4. 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压力让小王恐鸟,不知道如何下手。5. 成年人:面对失业的压力,小张感到恐鸟,不敢尝试新的工作机会。
故事起源
恐鸟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山海经》中的《南山经》。故事中,有一种神秘的鸟类,它的名字叫恐鸟,它的声音非常凄厉刺耳,能够让人产生极大的恐惧感。因此,人们将恐鸟作为成语,用来形容极度恐惧的心理状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动画片《冰河世纪》中的角色“恐鸟”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恐鸟的叫声非常刺耳,让人感到极度恐惧,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恐鸟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其他修饰词语。
详细解释


 习性

从新西兰发现的恐鸟“家墓”中,古生物学家获得数以百计的恐鸟骨骼。古生物学家们通过分析它们的躯体构造,认为恐鸟主要吃植物的叶、种子和果实。它们的砂囊里可能有重达3千克的石粒帮助磨碎食物。巨型恐鸟栖息于丛林中,每次繁殖只产一枚卵,卵可长达250毫米,宽达180毫米,像特大号的鸵鸟蛋。但它们不造巢,只是把卵产在地面的凹处。这种鸟是怎样到达新西兰的,人们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更为有趣的是,恐鸟的羽毛类型,骨胳结构等幼年时的特点直到成鸟还依然存在,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一类“持久性幼雏”的鸟。

恐鸟是“一夫一妻”制,它们可以共同生活终生或者在其中一只死去,幸存者才去另寻配偶。它们以夫妻为单位终年栖息在新西兰南部岛屿的原始低地和海岸边林区草地里,以浆果、草籽和根茎为食,有时也采食一些昆虫。由于恐鸟身体庞大,需要大量的食物,因此每对恐鸟都有着自己大片的领地。由于恐鸟生活区域人烟稀少,食物充足,并且没有天敌,只有少数土著人猎杀恐鸟为食,但土著人的原始狩猎方式并没有给恐鸟群体以致命打击。因此,直到18世纪初,仍有许多恐鸟在这里安逸地繁衍生息着。

历史

恐鸟一般被认为在约1500年代左右开始逐渐绝种,虽然有一些报告推测仍然有恐鸟生存在新西兰某个偏僻的角落直到18甚至19世纪。

虽然一些人认为恐鸟的数量在人类到达前便已经开始减少,不过恐鸟的绝种目前主要还是认为跟毛利人的波利尼西亚祖先的猎捕和开垦森林有关。在人类抵达之前,恐鸟的主要猎食者是哈斯特鹰 Harpagornis moorei,世界最大的老鹰之一,现在也绝种了。奇异鸟一度被认为是恐鸟最接近的近缘种,不过在经过DNA的比较后,发现其实恐鸟与澳大利亚的鸸鹋与食火鸡比较接近。

恐鸟灭绝另有原因

人们对恐龙的灭绝相当熟悉,也相当关心,同样已经灭绝,也同样与“巨”字联在一起的另一种动物似乎很陌生,这种动物就是“恐鸟”(moa)。恐鸟是一种很早以前生活在新西兰的一种无翼大鸟,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这种人类已知的最大的鸟的灭绝是因为人类滥杀的结果,但科学家现在发现,这种鸟灭绝,责任并不全在人类身上。

恐鸟的故事通常像是一个传说一样展开。从前,这种像鸵鸟一样的大鸟幸福地生活在一片飘着白云的土地上,毛利人把这块土地叫做“奥蒂罗亚”,也就是现在的新西兰。大约700多年前,一个有重大影响的日子来临了,首批人类来到那里。他们是波利尼西亚人,据说他们是乘着独木舟从夏威夷而来,发现新西兰岛上有一种无翅的鸟很容易捕杀,可为他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这种鸟就是恐鸟。成年恐鸟高达3.5米,重达250公斤,肉多而鲜美。在几个世纪之内,毛利人就把这些不幸的长有羽毛的庞然大物捕杀光了。

就像渡渡鸟一样,恐鸟从此成为人类贪欲的象征,或者用现代的说法就是成为不能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例子。可是事实果然如此吗?科学家通过分子探测对这一说法提出了很大的疑问,那就是毛利人是否应该为这个灾难性的后果受到如此的责备?

数量下降

其实,在人类到达新西兰之前,恐鸟的数量就已经开始急剧下降,即使在人类投出第一个矛之前恐鸟也早就是当地的一个弱势群体,非常容易受到外部袭击。恐鸟有10个种类,最大的一种是迪诺尼斯(Dinornis)恐鸟。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生物学家尼尔.吉梅尔领导的生物学家小组从保存的这种最大的恐鸟骨头中提取了DNA,然后以突变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模型获取DNA序列,作为种群混合的结果,突变现象发生在每一代身上。通过检查这些小的基因转变,科学家可以将分子钟倒转,看一看一个物种是如何进化的,而且他们还可以推断出这个种群的数量:数量越大,遗传的变化也就越广泛。

经过细致研究了恐鸟的数据后,吉梅尔的研究小组推断出这种鸟的数量,他们称这个数量“低到了警戒水平”。1000年前,在新西兰生活着数百万计的迪诺尼斯恐鸟。研究人员说,加上其它9种恐鸟,在1000年至6000年前这段时间里,新西兰北部和南部的岛屿上生活着大约300万至1200万只恐鸟。人类约于1280年首次到达那里时,恐鸟数量已经不足15.9万只了。

恐鸟减少的原因

在人类到来之前,恐鸟的数量为什么会下降得如此厉害?吉梅尔提出了几个新奇的理论,其中一个理论就是由于火山爆发导致恐鸟数量下降。他认为不是气候变化导致恐鸟数量下降,因为这个观点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在新西兰北部岛屿中心的陶波湖周围,火山经常爆发,一而再再而三地毁坏当地恐鸟的生活区。

新解释

不过,有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是,恐鸟数量急剧下降是疾病流行所致,比如禽流感、沙门氏菌或者肺结核等病的传播,这些疾病是由候鸟从澳大利亚和其它地方带到那里的。当然,如果人类没有到达那个地方的话,恐鸟的数量是能够反弹的,由于人类的到来破坏了它们的生活环境,对恐鸟进行猎杀,使它们的数量进一步下降。

吉梅尔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科学院出版的一份学术刊物上。研究报告称,恐鸟灭绝的原因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掩埋。文章说:“如果我们对恐鸟数量的新的估计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在人类到来前影响恐鸟数量的因素,也许我们通过总结过去的教训可以更好的洞察和解决现代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恐鸟曾是新西兰众多鸟类中最大的一种,平均身高有3 m,比现在的鸵鸟还要高。恐鸟除了腹部是黄色羽毛之外,其他全部是黄黑色相间。虽然恐鸟的上肢和鸵鸟一样已经退化,但它的身躯肥大,下肢粗短,因此奔跑能力远不及鸵鸟。恐鸟与鸵鸟的最大区别是:它的脖子有羽毛覆盖,而鸵鸟的脖子是秃裸的,并且比恐鸟的脖子要长;它是三根脚趾,而鸵鸟是两根脚趾。

恐鸟营“一夫一妻”制,它们可以共同生活终生或者在其中一只死去,幸存者才去另寻配偶。它们以夫妻为单位终年栖息在新西兰南部岛屿的原始低地和海岸边林区草地里,以浆果、草籽和根茎为食,有时也采食一些昆虫。由于恐鸟身体庞大,需要大量的食物,因此每对恐鸟都有着自己大片的领地。由于恐鸟生活区域人烟稀少,食物充足,并且没有天敌,只有少数土著人猎杀恐鸟为食,但土著人的原始狩猎方式并没有给恐鸟群体以致命打击。因此,直到18世纪初,仍有许多恐鸟在这里安逸地繁衍生息着。

18世纪中期,欧洲移民来到岛上,给恐鸟带来了厄运。恐鸟肉对于欧洲移民来说是美味佳肴。由于恐鸟不知道躲藏,欧洲人很容易捕捉到它们,经常一下子就能捕杀十几只,恐鸟肉一时成了这些欧洲移民的一项重要的肉食来源。同时,由于欧洲移民的到来以及当地土著人的不断增加,开始了大面积烧荒、垦荒,恐鸟的生存地也遭到了彻底破坏,恐鸟因失去立足之地而被大量饿死。同时,由于恐鸟破坏庄稼,他们为了保护庄稼大量捕杀恐鸟,与欧洲人一起来到岛上的家犬和家鼠也成了恐鸟的天敌。它们同样给恐鸟以致命打击。

到了18世纪后期,恐鸟的数量已经很少了,人们捕捉恐鸟也越来越难了,而1800年则是人们能捕捉到恐鸟的最后一年。

灭绝

恐鸟的灭绝,人类肯定难辞其咎。但把这笔账全算在人类头上,恐怕也有失公允。恐鸟的迅速消失,原因比较复杂。

科学家对恐鸟数量动态变化的模拟实验表明,当时成年恐鸟的死亡率很高,而出生率很低。死亡率高可能与天敌(人类是主角)对这种缺乏自卫能力的动物的大肆捕杀有关。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也有一定的责任。

至于出生率低则可以做如下解释:巨大的动物繁殖率都很低,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寿命却很长(小动物如老鼠、昆虫之辈,繁殖率很高,但却是短命鬼)。在地域和食物均十分有限的海岛上,在没有天敌相制约的情况下,过高的繁殖率对像恐鸟这样巨大动物的生存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恐鸟的基因里必定有一种限制“人口膨胀”的机制在发挥作用,否则它们早就因繁殖得过多,吃光岛上可食的植物而自我毁灭了。据说恐鸟一次只生一个蛋。

但当年若无外敌入侵,恐鸟的低繁殖率恐怕是不会构成灭种的危机的。

发现

虽然毛利人土著告诉欧洲移民这种巨大的鸟类曾经漫游在平原和山谷中,不过早期的欧洲人并没有发现这种巨鸟曾经存在过的证据。

1839年,John W. Harris,一个对自然史有兴趣的波弗蒂湾亚麻商人,注意到一块毛利人送给他的在河堤边找到的不寻常骨头。他把这个约15厘米的骨头拿给他的叔叔,一位悉尼的外科医生John Rule看,于是这块骨头又被送到当时正在伦敦皇家外科医生协会的亨特里恩博物馆工作的理察.欧文看。欧文研究这块骨头碎片几乎4年,最后他认为这是一种大型动物的股骨,不过这块骨头不合常理的轻而且有许多有蜂巢似的小洞。

欧文向骨骼学界和世界宣布,这是一种像鸵鸟的巨型已绝种鸟类的骨头,并命名为"Dinornis"。他的推论一度被嘲笑,不过后来化石的发现证明了他的正确。

虽然有很多的种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发表,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根据出土的部分化石,并被怀疑根本是同物异名。在最新的研究中,根据从博物馆收藏所复原的DNA,认为其实只有10个种类,包括2种巨型恐鸟。巨型恐鸟似乎有两性异型性,雌鸟比雄鸟大相当多;由于大小相差太大,以致于它们被分为两种不同的种类。巨型恐鸟可以长到13英尺,而且较早灭绝,约1300年代。

神秘动物学者的主张

一些人怀疑恐鸟已经绝种,偶尔有推论认为恐鸟仍然生存在新西兰南岛西海岸的某个森林深处。神秘动物学者与其他人不断的搜寻它们,不过目前仍然没有直接证据或标本曾经被找到,他们的努力也被认为是不科学的。

1993年1月,在新西兰南岛西海岸, Paddy Freaney、 Sam Waby 和 Rochelle Rafferty 宣称他们看见一只像恐鸟的鸟类。不过在分析他们所提供的模糊照片后,认为那只是一只较大的鸟或一只红鹿。这个事件被认为是一场骗局,尤其 Freaney 还是一名旅馆老板,或许只是为了要吸引游客。

恐鸟被认为不太可能存活到今日,因为它们是该区域体型相当大的鸟类,而且该区也常被猎人或登山客拜访。但 Freaney 举短翅水鸡的发现的的例子来证明新西兰仍然有可能有其他尚未发现的鸟类的存在。虽然如此,鸡大小的鸟类或许可以成功避开人类,不过像恐鸟那么大的鸟类很难做到这点。短翅水鸡会被发现是由于其足迹被辨认出来,不过现在仍然没有可信的恐鸟足迹的报告。

恐鸟是新生时代的产物,很早就灭绝了。牵涉到新生时代动物的大灭绝,灭绝原因众说纷纭。

(0)
诗文中出现“恐鸟”的诗词

啼鸟

穷山候至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官居荒凉草树密,撩乱红紫开繁英。

花深叶暗耀朝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鸟言我岂解尔意,绵蛮但爱声可听。

南窗星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

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

竹林静啼青竹笋,深处不见惟闻声。

陂田绕郭白水满,戴胜谷谷催春耕。

谁谓鸣鸠拙无用,雄雌各自知阴晴。

雨声萧萧泥滑滑,草深苔绿无人行。

独有花上提葫芦,劝我沽酒花前倾。

其馀百种各嘲哳,异乡殊俗难知名。

我遭谗口身落此,每闻巧舌宜可憎。

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

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

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

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

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0)

三不为篇·其二

我欲刺股锥刃,悬头屋梁。书临雪彩,牒映萤光。

一朝鹏举,万里鸾翔。纵任才辩,游说君王。

高车反邑,衣锦还乡。将恐鸟残以羽,兰折由芳。

笼餐讵贵,钩饵难尝。是以高巢林薮,深穴池塘。

(0)

三不为篇

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
斫石通道,祈井流泉。
君肝在内,我身处边。
荆轲拔剑,毛遂捧盘。
不为则已,为则不然。
将恐两虎共斗,势不俱全。
永□今好,长绝来怨。
是以返迹荒径,息影柴门。
我欲刺股锥刃,悬头屋梁。
书临雪彩,牒映萤光。
一朝鹏举,万里鸾翔。
纵任才辩,游说君王。
高车反邑,衣锦还乡。
恐鸟残以羽,兰折由芳。
笼餐讵贵,钩饵难尝。
是以高巢林薮,深穴池塘。
我欲衒才鬻德,入市趋朝。
四众瞻仰,三槐附交。
标形引势,身达名超。
箱盈绮服,厨富甘肴。
讽扬弦管,咏美歌谣。
将恐尘栖弱草,露宿危条。
无过日旦,靡越风朝。
是以还伤乐浅,非惟苦遥。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