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自逃在外。《左传·成公十二年》:“ 周公 出奔 晋 ,凡自 周 无出, 周公 自出故也。”《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请囚,请亡,於是乎不获。君又弗克,而自出也。”
(2).犹自首。《汉书·食货志》:“赦自出者百餘万人。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氐无虑皆铸金钱矣。”
(3).出自于。《礼记·大传》:“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 北魏 李谐 《述身赋》:“信仪凤之所栖,乃丝文之自出。”
(4).自己制订;自己创建。《北史·齐纪中论》:“ ﹝神武﹞ 迁 鄴 之后,虽主祭有人,号令所加,政皆自出。”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叙》:“ 太祖 文武自出,群臣莫及。” 宋 叶适 《台州教授高君墓志铭》:“ 陈君举 为名师,自出新学,文体一变。”
(5).甥之代称。《左传·成公十三年》:“ 康公 ,我之自出。” 杜预 注:“ 晋 外甥。” 唐 王勃 《上从舅侍郎启》:“虚霑自出之荣,无媿诸甥之列。” 唐 杜甫 李之芳 《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客居逢自出,为别几凄然。”
- 基本含义
- 自己出来,指自己主动出现或自己发表。
- 详细解释
- 指自己主动出现或自己发表。表示某人主动站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主张。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种情况下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某人在某个场合中自愿出面去解决问题。
- 故事起源
- 成语“自出”来源于《左传·哀公三十一年》:“无敢自出,以闻其言。”意为没有人敢主动上前去听取他的讲话。后来,这个成语演变为表示自己主动出现或自己发表。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自出其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2. 面对困难,他毅然自出,主动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自己主动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相关的成语,如“自言自语”、“自吹自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怕被笑话,我要自出去参加演讲比赛。2. 初中生:在班会上,同学们都很害羞,没有人敢自出发言。3. 高中生:作为班长,我要自出,带领大家一起解决问题。4. 大学生:在学术研讨会上,我要自出发言,分享我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