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隳突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事物的崩溃或倒塌,也可比喻人的精神或身体垮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建筑物的崩塌、物体的破裂,或者形容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或精神状态的崩溃。
- 例句
- 1. 这座古老的建筑已经隳突成了一堆废墟。2. 他的精神状态随着困境的加深而隳突了。
-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倒塌或崩溃,也可比喻人的精神或身体垮掉。
- 基本解释
◎ 隳突 huītū
[bump;destroy] 冲撞,破坏,骚扰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有关成语的故事和用法,扩展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大风把树吹得隳突了。2. 初中生:他的学习压力太大了,精神状态已经隳突了。3. 高中生:这个国家的经济崩溃了,整个社会都隳突了。4. 大学生及以上:经过长时间的疾病折磨,他的身体已经隳突了。
- 故事起源
- 隳突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隳突胥的人,他曾经是晋国的大夫,但因为他的傲慢和骄傲,最终导致他的地位和声望都崩溃了。从此以后,人们用“隳突”来形容事物或人的崩溃。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隳突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建筑物突然倒塌的场景,或者想象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崩溃的样子。
- 词语结构
- 隳突属于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1).横行,骚扰。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 操 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隶役者……隳突叫号,虎威断九衢之路。” 孙中山 《北伐宣言》:“﹝ 曹錕 ﹞近復嗾其鹰犬,隳突 浙江 。”
(2).引申为放纵不羁。 林纾 《国朝文序》:“史家之文,则又隳突恣肆,无復规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