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渺绵一词常用于形容优美动人的声音或音乐,特别是那些柔和、细腻、轻盈的声音。它可以用来形容乐曲、歌声、琴音等。
- 例句
- 1. 她的歌声渺绵动听,使人陶醉其中。2. 这支曲子的旋律渺绵细腻,让人感到心灵的宁静。3. 他的琴音渺绵婉转,像是一阵春风拂过耳畔。
- 基本含义
- 形容声音或音乐轻柔、细微,如丝绸般柔软。
- 基本解释
亦作“ 渺绵 ”。 1.悠远;不尽貌。 唐 李白 《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洞庭 瀟湘 意渺緜,三江七泽情洄沿。” 唐 罗隐 《广陵秋日酬进士臧濆见寄》诗:“驛西斜日满窗前,独凭秋栏思渺绵。”
(2).水流不断貌。 宋 苏轼 《陈州与文郎逸民饮别》诗:“春风料峭羊角转,河水渺绵瓜蔓流。”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胎息》:“养生之方,以胎息为本,此固不刊之语,更无可议。但以气若不闭,任其出入,则渺绵滉漭,无卓然近効。”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音乐、声音相关的成语,如“悠扬”、“婉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歌声渺绵,就像天使在唱歌一样。2. 初中生:这首曲子的音乐渺绵细腻,让人感到心旷神怡。3. 高中生:他的琴音渺绵婉转,仿佛能抚慰人心的伤痛。
- 故事起源
- 渺绵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诗中:“渺绵秋水连天碧,白苹风起正相宜。”这首诗形容了湖水的宽广和秋天的宜人气候,其中的渺绵形容了湖水的轻柔、细腻之美。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渺绵与丝绸相联想,丝绸柔软轻盈的质感和渺绵的音乐声音有相似之处。
- 词语结构
- 渺绵是一个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的顺序不可颠倒。
- 详细解释
- 渺绵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渺指遥远、模糊,绵指柔软、细腻。渺绵形容声音或音乐轻柔、细微,如丝绸般柔软。它强调声音的轻盈、细腻和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