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审谕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文书校勘、查阅时的细致和认真。可以用于形容学生在写作文、阅读文章时仔细查看每个字句的情况。
- 例句
- 1. 他在写作文时总是审谕,一字一句都不放过。2. 这位老师批改作业非常审谕,找出了学生作文中的每个错误。
- 基本含义
- 审查文书,细致地校勘文字。
- 基本解释
指太子的师傅对太子的明白开导。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喻,通“ 諭 ”。 南朝 梁 陆倕 《为豫章王庆太子出宫表》:“伏维皇太子道契生知,照均天纵,不藉审諭之功,无待温文之辅。”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褒锡》:“太子谓之曰:‘飞刀膾鲤,调和鼎食,公实有之,至於审諭弼谐,固属 李纲 矣。’”《旧唐书·姚珽传》:“时 节愍太子 举事不法, 王廷 前后上书进諫……所冀讲席谈筵,务尽忠规之道;披文擿句,方资审諭之勤。”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审谕相关的成语,如“审时度势”、“审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今天写作文的时候,真的很审谕,不想让老师发现任何错误。2. 初中生:老师要求我们审谕课本上的每一个字句,以免出现错误。3. 高中生:写论文时,我会花很多时间审谕每个段落,确保没有任何语法错误。
- 故事起源
-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汉朝末年,王莽担任太尉,负责制定新的法律和政策。他非常注重文字的准确和规范,因此他任命了一位名叫杨霸的官员,负责审查文书,细致地校勘文字。后来,人们用“审谕”来形容这种细致认真的校勘工作。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审谕”拆分为“审”和“谕”两个字,然后用联想记忆法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桌前,仔细地审查一份文书,认真地校勘文字。
- 词语结构
- 谓词+宾语
- 详细解释
- 审谕是一个古代的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审指审查、检查,谕指谕令、命令。合在一起,表示审查文书,细致地校勘文字。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在查看文书时非常细心,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