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征士的尊称。《后汉书·黄宪传》:“友人劝其仕, 宪 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徵君。”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韩康》:“亭长以 韩徵君 当过,方发人、牛修道桥。” 五代 张观 《过衡山赠廖处士》诗:“未向 漆园 为傲吏,定应明代作徵君。” 清 戴名世 《李烈妇传》:“其曾大父曰 钟元 ,在 明 天启 、 崇禎 间,以气节名於时,屡被徵召不出,天下所称 孙徵君 者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中国 是隐士和官僚最接近的,那时很有被聘的希望。一被聘,即谓之征君。”参见“ 徵士 ”。
- 基本含义
- 征君指的是招募或征召君主,用来形容人才出众的人被君主征召为官。
- 详细解释
- 征君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需要征召人才来辅佐自己,征君因此成为形容人才出众的人被君主看中并征召为官的成语。
- 使用场景
- 征君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某人的才华出众,被人高度赞赏并被重用的情况。可以用于赞美某人在工作、学习或其他领域的出色表现。
- 故事起源
- 征君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古代的君主需要征召人才来辅佐自己,以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征君成为一种褒奖和鼓励人才的方式,表达了君主对人才的重视。
- 词语结构
- 成语“征君”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第一个字“征”意为招募、征召,第二个字“君”意为君主、国家的统治者。
- 例句
- 1.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因为他的研究成果出色,被邀请征君,成为国家的重要顾问。2. 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凭借其创新的思维和卓越的管理能力,被各大企业竞相征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征君”与“征召君主”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君主在广场上征召人才,只有才华出众的人才能被征召为官。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及君主如何选拔和征召人才来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看中了小明的才华,征君他为班级的诗歌朗诵代表。2. 初中生:学校征君了小红作为校园文化节的主持人,因为她的演讲能力非常出众。3. 高中生:大学录取委员会征君了小李,因为他在数学竞赛中获得了全国第一的成绩。4. 大学生:公司征君了小张为项目经理,因为他在大学期间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5. 成年人:这个公司征君了张总为总裁,因为他在过去的几年里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