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稺竹”。幼竹;新长的竹。 宋 苏轼 《谷林堂》诗:“稺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
- 基本含义
- 指幼稚无知、不成熟的人。
- 详细解释
- 稚竹是由“稚”和“竹”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稚”意为幼稚、不成熟,“竹”指竹子。稚竹比喻年幼无知、不成熟的人。
- 使用场景
- 稚竹常用于形容某人言行举止幼稚,缺乏经验和成熟度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不成熟和幼稚行为,也可以用来自嘲或调侃自己的幼稚。
- 故事起源
- 稚竹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庄子》一书。故事中,有一位叫做鲁仲连的人,他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成熟稳重的品质,被人们称为“稚竹”。这个成语就是以鲁仲连为名,用来形容那些年幼无知、不成熟的人。
- 词语结构
- 稚竹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虽然已经是大学生了,但言行仍然稚竹。2. 这个小孩真是个稚竹,连简单的事情都不懂。3. 我当年也是个稚竹,现在想想真是好笑。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稚竹”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幼稚、不成熟的竹子,倒下来了,弯曲的身躯暗示了幼稚无知的特征。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要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了解其他与成熟度和幼稚无知相关的成语,比如“稚子见君子”、“蓬头稚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真是稚竹,连简单的加减法都不会做。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些同学还是稚竹,不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3. 高中生:我曾经也是个稚竹,但是通过努力学习,我逐渐成熟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