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施事 shīshì
(1) [agent]∶语法上指动作的主体,即做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如“冰化了”的“冰”。表示施事物的名词不一定是句子的主语。如:“鱼让猫叼走了”中施事是“猫”,而主语是“鱼”
(2) [do]∶行事
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 英文翻译
1.{语} the doer of the action in a sentence; agent
- 详细解释
(1).行事。《史记·太史公自序》:“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2).语法上指动作的主体,也就是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如“作家写文章”的“作家”、“麦苗长高了”的“麦苗”。
- 基本含义
- 主动行动,积极施为
- 使用场景
- 施事常用于赞美、鼓励和教育方面的语境中,用来表达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勇于行动的意思。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工作、学习、生活等,强调了个人行动对于事情的推动和变化的重要性。
- 故事起源
- 施事的故事起源于《吕氏春秋·力命》。故事中,有一个国家的国君对他的臣子说:“有人只会说空话,而不愿意亲自去做事,这样的人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于是,这个臣子就把这个故事记在心里,用来告诫自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事。后来,这个故事就逐渐演变成了成语“施事”。
- 词语结构
- 成语“施事”的结构是“动词 + 名词”,其中动词“施”表示主动行动,名词“事”表示事情或行动。
- 例句
- 1. 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总是能够积极施事,做出很多有意义的事情。2. 只有主动行动、积极施为,才能取得成功。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成语“施事”:1. 关联联想:将“施事”与积极主动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勇敢地去做事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2. 创造故事
- 根据成语的故事起源,创造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将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与成语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和理解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施事”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施展才华”、“施为人师”等,通过学习这些相关的词语和成语,可以拓展对“施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积极施事,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好的中学。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主动施事,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为班级做出更大的贡献。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施事,为社会做出一份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积极施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以上学习指南,你可以全面了解成语“施事”的起源、基本含义、详细解释、使用场景,以及记忆方法。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