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7日(农历三月三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日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讥谤的词语解释
讥谤的意思
拼音:jī bàng    注音:ㄐㄧ ㄅㄤˋ
使用场景
讥谤常常用于讽刺或批评他人的不良行为,或者用于调侃他人的缺点。在社交场合中,讥谤往往被视为不礼貌或不得体的行为,因此在正式场合中应避免使用。
例句
1. 他经常讥谤他人,因此没有朋友愿意和他交往。2. 她的讥谤之言引起了大家的反感。3. 不要沉溺于讥谤他人的快感,这样会伤害到他们的感情。
基本含义
讥笑、嘲笑别人的过失或缺点。
基本解释

讥议毁谤。《三国志·魏志·毛玠传》:“ 玠 讥谤之言,流於下民,不悦之声,上闻圣听。” 宋 欧阳修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诗:“轩裳德不称,徒自取讥谤。” 明 张凤翼 《灌园记·迎立世子》:“助衣粮,即时賚发往他方,若留在此遭讥谤。”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讥谤”相关的成语,如“讥笑”、“讥讽”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讥谤了我在体育课上跑慢的事情。2. 初中生:她常常用讥谤的语言来嘲笑同学的外貌。3. 高中生:他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篇讥谤政府的言论,引起了很多争议。4. 大学生及以上:他的讥谤之言让他失去了许多朋友和机会。
故事起源
讥谤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讥谤的人,他擅长用言辞来嘲笑和讽刺他人。一次,他讥笑了国君的过失,结果被国君处以重刑。这个故事传扬开来,人们便用讥谤来形容讽刺和嘲笑他人的行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讥谤”分解为“讥”和“谤”来记忆这个成语。其中,“讥”可以联想到“讽刺”,意为嘲笑;而“谤”可以联想到“诋毁”,意为中伤。通过将这两个词语的意义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和理解“讥谤”的含义。
词语结构
讥谤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讥”是动词,意为讽刺、嘲笑;“谤”是动词,意为诋毁、中伤。
详细解释
讥谤是指以嘲笑、讽刺的方式来批评或揭露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它是一种带有负面情绪的言辞,常常用于表达不满或批评他人的行为或品质。
(0)
诗文中出现“讥谤”的诗词

一落索·其二

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

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且喜归来无恙。

一壶春酿。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

(0)

便粜王丞送碧香酒用子瞻韵戏赠郑彦能

食贫好酒尝自嘲,日给上尊无骨相。

大农部丞送新酒,碧香窃比主家酿。

应怜坐客竟无毡,更遭官长颇讥谤

银杯同色试一倾,排遣春寒出帷帐。

浮蛆翁翁杯底滑,坐想康成论泛盎。

重门著关不为君,但备恶客来仇饷。

(0)

行路难五首·其四

忠信不获显,众人害其上。

世事风波纷荡漾,变化无方何可状。

公旦金縢功罔判,伏波铜柱师何壮。

周王汉帝岂不明,谗言入耳心不谅。

骨肉天亲尚有疑,他人岂得无迁放。

生命飘蓬随所向,繁华谁保不凋丧。

何为坐叹行复嗟,郁陶终日忧讥谤

(0)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

余生本羁孤,自少已非壮。

今而老且病,何用苦惆怅。

误蒙三圣知,贪得过其量。

恩私未知报,心志已凋丧。

轩裳德不称,徒自取讥谤

岂若常夫子,一瓢安陋巷。

身虽草莽间,名在朝廷上。

惟余服德义,久已慕恬旷。

矧亦有吾庐,东西正相望。

不须驾柴车,自可策藜杖。

坐惊颜鬓日摧颓,及取新春归去来。

共载一舟浮野水,焦陂四面百花开。

(0)

次韵渊明饮酒诗·其五

所嗜人不得,一物百非是。

犹有尊中酒,道胜无敢毁。

彼哉讥谤者,诳口而信耳。

当忧十八隔,罚此缪语绮。

(0)

一落索·识破浮生虚妄

识破浮生虚妄。
从人讥谤
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
且喜归来无恙。
一壶春酿。
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