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没有认真对待,不负责任的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轻佻不稳定,不正经。在社交场合中,如果有人的言行举止不够正经,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 例句
- 1. 他的行为举止就像猿狖一样,毫无责任感。2. 这个人口是心非,真是猿狖不如。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行为举止像猿狖一样轻佻不稳定,不正经。
- 基本解释
亦作“猨狖”。泛指猿猴。《楚辞·九章·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猨狖之所居。” 汉 班固 《西都赋》:“猨狖失木,豺狼慑窜。” 唐 杜甫 《天狗赋》:“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书》:“崎嶇遂奔亡,空山侣猿狖。”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的行为举止相关的成语,如“猫哭耗子”、“狼奔豕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业总是做得很马虎,真是个猿狖。2. 初中生:他在课堂上总是不认真听讲,真是个猿狖学生。3. 高中生:他的态度不认真,从来不对待工作负责,简直就是个猿狖。4. 大学生:他的行为举止轻佻不稳定,根本不值得信任,真是个猿狖不如。
- 故事起源
- 猿狖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本文学作品《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有一个猿狖精,它可以变身成人的样子,喜欢到人间游玩。猿狖精的行为举止轻佻不稳定,不正经。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猿狖成为了形容人行为不端正的代名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猿狖这个动物的特点,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像猿狖一样轻佻不稳定,不正经,就可以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猿狖是指猴子和狖猴,两者都是动物界中活泼好动、行动敏捷的代表。猿狖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像猿狖一样轻佻不稳定,不正经。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态度不认真,没有稳定性,缺乏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