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游人用的竹杖。借指游人。 明 陈献章 《偶书遗湛民泽龚曰高游罗浮者》:“久矣,吾梦长髯翁遗予 罗浮山 尽四百三十二峯,一囊括之开半面,以侍游筇之入。” 清 方文 《登陵阳山望黄山作》诗:“相去仅百里,何为阻游筇?”
- 基本含义
- 指游走于山林之间,寻找高贵品德的人。
- 详细解释
- 游筇是由“游”和“筇”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游指在山林间徜徉、漫游,筇指竹子。游筇的意思是指在山林间寻找高尚品德的人,比喻追求道德修养和人格完美的人。
- 使用场景
- 游筇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有追求的人,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勤奋学习的学生、追求进步的职场人士以及追求艺术境界的艺术家等。
- 故事起源
- 游筇的故事起源于《汉书·贾谊传》。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辩士和文学家,他善于辩论,但在品德修养上欠缺。有一次,他去拜访当时的汉武帝,汉武帝问他:“你有什么追求?”贾谊回答:“我想成为一个游筇之士。”意思是他想成为一个游走在山林间寻找高尚品德的人。从此,游筇成为了形容追求高尚品德的人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游筇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游筇之士,不断追求自己的进步。2. 这位年轻的画家是一个游筇,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探索艺术的边界。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游走于山林间寻找高尚品德的形象来记忆游筇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山林间漫步,寻找高尚品德的目标。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道德修养和人格完美相关的成语,如“德行天下”、“修身养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游筇之士,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品德和能力。2. 初中生:他是一个游筇之士,他不仅在学业上努力,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游筇之士,不断追求进步,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