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在战争、竞赛或其他竞争性的场合中取得胜利的情况。也可用于比喻在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战胜困难或战胜强敌。
- 例句
- 1. 在这场比赛中,我们要斩将搴旗,争取取得胜利。2. 这个团队面临着很多困难,但他们决心斩将搴旗,战胜一切困难。
- 基本含义
- 指战胜敌人并夺取其旗帜,表示取得胜利或战胜强敌。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战争、竞赛相关的成语,如“以卵击石”、“百战百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斩将搴旗,赢得了学校篮球比赛的冠军。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英雄都曾斩将搴旗,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令人敬佩。3. 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要斩将搴旗,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 故事起源
- 斩将搴旗的故事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据说,在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关羽在长坂坡与东吴大将太史慈交战。关羽以一敌十,勇猛无敌,最终斩杀了太史慈,并夺得了他的旗帜。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斩将搴旗这个成语的典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的每个字的意思与动作联系起来记忆。例如,“斩”可以想象为斩杀敌人的动作,“将”可以想象为敌将,“搴”可以想象为抢夺敌旗的动作,“旗”可以想象为象征敌人的旗帜。
- 词语结构
- 成语由三个动词组成,依次为“斩”、“将”、“搴”,最后是名词“旗”。
- 词语解释
- zhǎn jiàng qiān qí ㄓㄢˇ ㄐㄧㄤˋ ㄑㄧㄢ ㄑㄧˊ
斩将搴旗(斬將搴旗)
砍杀敌将,拔取敌旗。形容勇猛善战。《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汉王 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寧能鬭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覉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 李周翰 注:“斩贼之将,取贼旗。” 明 王玉峰 《焚香记·传笺》:“任纵横出奇兵应变,斩将搴旗呼吸间。” 吴伯箫 《羽书·马》:“百万军中,出生入死,不也是凭了征马战马才能斩将搴旗的么?”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