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有坚定原则、不怕困难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刚正不阿的性格。
- 例句
- 1. 他的性格刚狷不阿,从不向任何人低头。2. 这位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总是刚狷不屈。
- 基本含义
- 刚直而严厉
- 基本解释
刚正狷介。 唐 白居易 《自题写真》诗:“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 宋 苏舜钦 《杜谊孝子传》:“其父刚狷,独不良於 谊 。”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稻画》:“﹝ 田叟 ﹞性刚狷,自神其艺,不轻与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刚正不阿”、“刚愎自用”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爸爸是一位刚狷的警察,非常勇敢。2. 初中生:这位老师虽然刚狷,但对学生非常关心。3. 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需要保持刚狷的精神,不怕困难。
- 故事起源
- 刚狷源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故君子不狷,不狷则不固,不固则不正,不正则不治,不治则民乱。”原意为君子不可狷急,不可过于刚强,要保持中庸之道。后来演变为形容人的性格刚直而严厉。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刚狷”与坚石相连,形象地表示一个人的性格坚定不移,像坚石一样不可动摇。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刚狷指一个人的性格刚直而严厉,不畏强权,不屈服于外力。形容人的性格坚定,不易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