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蛮圻 ”。古代九畿之一。又称蛮服。《周礼·夏官·大司马》:“方千里曰国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 郑玄 注:“畿犹限也,自王城以外五千里为界,有分限者九。” 贾公彦 疏:“蛮者,縻也。以近夷狄,縻繫之政教……自此以外,是夷狄之诸侯。”《国语·周语上》“蛮夷要服” 三国 吴 韦昭 注:“蛮,蛮圻。夷,夷圻也。《周礼》卫圻之外曰蛮圻,去王城三千五百里,九州之界也。”参见“ 九畿 ”、“ 蛮服 ”。
- 基本含义
- 形容土地荒凉、人烟稀少。
- 详细解释
- 蛮畿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蛮指的是野蛮、未开化的地方,畿指的是国都周围的地区。蛮畿合在一起,形容的是一个地方荒凉、人烟稀少,缺乏文明的景象。
- 使用场景
- 蛮畿常用于形容偏远、贫瘠的地方,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区的发展水平较低,资源匮乏,人口稀少。
- 故事起源
- 蛮畿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国君统治的地方非常贫瘠,人烟稀少,缺乏资源,被称为蛮畿之地。这个成语因此而得名。
- 词语结构
- 蛮畿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这个地方真是蛮畿,连个人影都见不到。2. 这片蛮畿之地需要我们的开发和建设。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贫瘠、荒凉的土地上,只有一些野蛮的人在生活,这样就能够记住蛮畿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蛮”、“畿”这两个字的成语,例如“蛮荒”、“畿辅”。可以了解这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丰富自己的汉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地方真是蛮畿,没有游乐场,也没有小朋友一起玩耍。2. 初中生:我们学校附近有一片蛮畿之地,没有商店,也没有人烟。3. 高中生:这个地方人口稀少,资源匮乏,真是一个蛮畿之地。4. 大学生:我希望将来能够去蛮畿之地,为那里的人们带去发展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