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上刑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对罪犯进行法律刑罚的情景。它可以用于讨论法律制度、犯罪与惩罚等话题。同时,由于上刑意味着对犯罪的制裁,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于形容对某人进行严厉的批评或惩罚。
- 例句
- 1. 他犯下了严重的罪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上刑。2. 这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严厉,犯罪者都会受到上刑的惩罚。
- 基本含义
- 指对犯罪分子实施法律刑罚。
- 基本解释
◎ 上刑 shàngxíng
(1) [torture]∶对受审人使用刑具
(2) [severe torture]∶重刑
上刑适轻,下服。——《书·吕刑》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了解古代的法律制度、刑罚方式和司法程序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上刑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做了很多坏事,老师说他要受到上刑的惩罚。2. 初中生:违法犯罪是不对的,犯罪分子应该受到上刑。3. 高中生:社会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来实施上刑,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 故事起源
- 上刑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在古代,上刑是一种常见的刑罚方式,用于对犯罪分子进行惩罚和威慑。这个成语的出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法律刑罚的重视和对犯罪行为的严惩态度。
- 英文翻译
1.put sb. to torture; tortur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上刑”这个成语与古代法律制度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犯罪分子被带上刑场,接受法律刑罚的画面,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上刑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上”和“刑”。其中,“上”表示实施、进行的意思,“刑”表示刑罚、惩罚的意思。
- 详细解释
重刑;极刑。《书·吕刑》:“上刑适轻,下服。” 孔 传:“重刑有可以亏减,则之轻,服下罪。”《孟子·离娄上》:“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 赵岐 注:“上刑,重刑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况以私忿小怨,驱而纳诸陷阱之中……律以 春秋 之王法,皆当服上刑矣。” 鲁迅 《呐喊·头发的故事》:“据刑法看来,最要紧的自然是脑袋,所以大辟是上刑。”
对受审人使用刑具。《老残游记》第十七回:“ 老残 看 贾魏氏 正要上刑,急忙抢上堂去,喊了‘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