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虚弱。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夫作道士,皆须知长生之要……尔今四体虚羸,神精惛塞,真期未可立待。” 唐 元稹 《晴日》诗:“多病苦虚羸,晴明强展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胡麻》:“主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
- 基本含义
- 形容身体虚弱瘦弱。
- 详细解释
- 虚羸是由形容词“虚”和形容词“羸”组成的成语。虚指体弱,无力,羸指瘦弱,消瘦。虚羸形容一个人身体虚弱,瘦弱,没有力气。
- 使用场景
- 虚羸常用于形容人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形容病弱、体弱多病的人。可以用来形容身体瘦弱、无力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精神疲惫、无精打采的状态。
-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彼曰:‘羸何能为?’”这是成语“虚羸”的最早出处。故事中,楚国的使者前去劝说齐国的大夫公孙赏归国,公孙赏以病弱为由拒绝归国。楚国使者问他为什么不回去,公孙赏回答说:“我病得很重,身体虚弱,不能为国家做任何事情。”从此,人们便将公孙赏的回答“羸何能为?”中的“羸”解释为“虚羸”,用来形容人的身体虚弱。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形容词
- 例句
- 1. 他生病后,变得虚羸不堪,无法工作。2. 这个老人年纪大了,身体虚羸,需要家人的照顾。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虚羸”与“虚弱”和“瘦弱”这两个词联系起来记忆。虚羸的发音与虚弱相似,而虚羸的含义与瘦弱相近,因此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身体状况相关的成语,如“健步如飞”、“强壮如牛”等,来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生病了,变得虚羸了,不能参加运动会了。2. 初中生:这个男孩长期营养不良,变得虚羸不堪。3. 高中生:他在备考期间没有好好休息,导致身体虚羸,状态不佳。4. 大学生:她因为长期熬夜写论文,现在变得虚羸不堪。5. 成年人: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导致身体虚羸,需要调整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