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用于描述文字内容经久不衰,不会被遗忘的情况。常用于文学作品、教育领域等。
- 例句
- 1. 这部小说真是一部蜡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2. 这位画家的作品就像一本蜡书,无论多久过去了,都不会被遗忘。
- 基本含义
- 指能够保存长久,不易磨灭的文字。
- 基本解释
封在蜡丸中的文书。《新唐书·郭子仪传》:“ 大历 元年, 华州 节度使 周智光 谋叛,帝间道以蜡书赐 子仪 ,令悉军讨之。”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诡道》:“谍冀缓死,即诡服,乃作蜡书,言与 刘豫 同谋诛 兀术 事。” 清 黄景仁 《洪忠宣祠》诗:“两宫辛苦餐梨麪,万里烟尘递蜡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九六四年, 宋 朝获得 后蜀 给 北汉 的蜡书,约联合对 宋 。”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古代写作和文学的知识,例如竹简的使用、古代书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写一篇蜡书,让我的作文能够保存很久。2. 初中生:这本诗集就像一本蜡书,里面的诗歌经典而不朽。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思想观点很深刻,可以说是一篇蜡书级别的作品。4. 大学生:这位作家的小说是当代文学的蜡书,将会被后人铭记。
- 故事起源
- 据传,古代有一位文学家名叫鲍照,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但是他却不喜欢将自己的作品刻在石碑上,因为他认为石碑容易破损。于是他选择了用蜡涂写在竹简上,这样可以保持文字的完整和清晰。后来人们发现,蜡涂写的文字不仅能够保存,而且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因此就有了成语“蜡书”。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蜡书”想象成一本用蜡涂写的书籍,因为蜡涂写的文字不易磨灭,所以这本书可以保存很久。
- 词语结构
- 蜡书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蜡”和“书”。
- 详细解释
- 蜡书源自古代,指用蜡涂写在竹简或木板上的文字。由于蜡涂写的文字不易磨灭,因此比喻文字内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长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