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称品官之子弟。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六:“品子懒读书,辕驹难服犂。”《新唐书·食货志五》:“ 光宅 元年……以六品、七品子为亲事,以八品、九品子为帐内,岁纳钱千五百,谓之‘品子课钱’。”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六:“﹝ 李德裕 ﹞由是以品子叙官也。”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大员子女》:“品子,仕宦子弟也。”
- 基本含义
- 指品格、品行、道德品质。
- 详细解释
- 品子是一个汉语成语,表示一个人的品德、品行或道德品质。它强调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操守,是对一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
- 使用场景
- 品子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或者用于对一个人的评价。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赞赏或者对自己的自豪。
- 故事起源
- 品子的故事起源于《史记·李斯列传》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李斯是秦始皇的大臣,他非常重视自己的品行和道德修养。有一天,他在宫廷中争辩时,秦始皇问他:“你为什么要争辩?”李斯回答:“我只是想展示一下我的品子。”从此以后,“品子”就成为了对一个人品质的称赞。
- 词语结构
- 品子是一个名词,由“品”和“子”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品子非常好,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榜样。2. 这个学生的品子不错,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品子”这个词与人的品质和品行相关。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品子就像一个果实,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知道它的品质好坏。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品行端正”、“品德高尚”等,以拓展你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品子很好,经常帮助别人。2. 初中生:老师说我的品子不错,要继续保持。3. 高中生:在大学申请时,学生的品子也是很重要的一项评价标准。4. 大学生:在社会上,一个人的品子对职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