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逃逸 táoyì
[escape;run away;abscond] 逃跑
- 近义词
逃窜、兔脱
- 英文翻译
1.escape; run away; abscond
- 详细解释
亦作“ 逃佚 ”。逃跑。《北史·刘昶传》:“ 暉 ( 刘暉 )推主坠牀,手脚殴蹈,主遂伤胎。 暉 惧罪逃逸。”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 胡顺之 ﹞乃令里正聚藁,自抵其居,以藁塞门而焚之。 臧 氏人皆逃逸。” 郭希仁 《从戎纪略》:“ 定三 ( 钱定三 )见势不可支……与其弟 国宝 由署后越城逃佚。” 刘白羽 《火光在前》第四章:“情况是万分危急的, 宋希濂 主力拼命缩进 宜昌 ,企图逃逸。”
- 基本含义
- 逃跑得非常快,逃离得很远。
- 使用场景
- 逃之夭夭常常用来形容逃跑非常迅速、远离而且不留痕迹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逃犯逃跑、逃避责任、逃离困境等情况。
- 故事起源
- 逃之夭夭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据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有一位名叫白起的将军,他率领秦军征战四方,所向披靡。一次,白起攻打韩国时,韩国的国君逃跑得非常快,连夜逃离了国境,留下了一个空城。白起看到后,感叹说:“逃之夭夭,生气勃勃。”后来,人们就用“逃之夭夭”来形容逃跑得非常快、远离得很远的情况。
- 词语结构
- 逃之夭夭的结构是“动词+之+形容词+形容词”,其中“逃”是动词,“之”是介词,“夭夭”是形容词。
- 例句
- 1. 他逃之夭夭,一夜间就消失了。2. 那个小偷逃之夭夭,连警察都追不上他。3. 这个公司的老板逃之夭夭,留下了一堆债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逃跑得非常快,远离得很远,形象鲜明的场景会更容易记住。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逃逸相关的成语,例如“逃之千里”、“逃之夭夭,生气勃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梦里逃之夭夭,跑得比兔子还快。2. 初中生:昨天我发现我的小狗逃之夭夭,我找了一整天都找不到它。3. 高中生:考试前夜,他们的脑袋里都是逃之夭夭的念头,想尽办法逃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