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言行符合正义或道德标准的人。《墨子·非命上》:“义人在上,天下必治。”《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东伐 紂 , 伯夷 、 叔齐 叩马而諫……左右欲兵之。 太公 曰:‘此义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篤始终於寒暑,虽危亡而不猜者,义人也。”
(2). 秦 汉 时加给西南一种少数民族的称谓。《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板楯蛮夷》:“ 板楯 七姓,射杀白虎立功,先世復为义人。”按 秦昭王 时有白虎为害,后为 板楯 人射杀,遂一户免其一顷田之税,虽有十妻,不输口算之钱。参阅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 基本含义
- 指具有高尚道德品质、正直诚实、乐于助人的人。
- 详细解释
- 义人是指为了正义和公平而奋斗,保护弱者,帮助他人的人。他们通常以自己的利益为次要,而将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义人的行为展现了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精神。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以道义为准则,秉持正义和善良的原则去对待他人。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有道德、正直、乐于助人的人。它可以用于表扬他人的高尚品质,也可以用来勉励自己和他人要秉持正义和善良的原则。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或者用来表达对某人的敬佩和赞扬。
-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乐羊子的人,他为了帮助他人,不惜舍弃了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这个故事表达了乐羊子对正义和善良的追求,成为了“义人”的象征。
- 词语结构
- 义人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义”和“人”两个词组成。
- 例句
- 1. 他是一个真正的义人,总是乐于帮助别人。2. 面对不公正的待遇,我们应该站出来,成为义人的力量。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义人与英雄形象联系起来,因为他们都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精神。你可以想象一个穿着盔甲的义人,手持正义的利剑,保护着弱者和正义。这样的形象会帮助你记住义人的含义和精神。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有关高尚道德和正义的成语,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忠诚义气”等。这些成语都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道德和品德的重视。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和文化背景来深入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个义人,经常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初中生:那位义人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维护了正义。高中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更多的义人来为弱者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