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惭服可以用于表达对他人的敬佩和自愧不如的情感,常用于正式场合、学术讨论或赞美他人的演讲中。
- 例句
- 1. 他的才华和成就让我深感惭服。2. 面对他的勇敢和坚持,我不禁惭服自己的懦弱。
- 基本含义
- 感到惭愧和敬服。
- 基本解释
亦作“慙伏”。亦作“慙服”。1.惭愧而伏地。《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上谩駡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慙伏。”
(2).羞愧而心服。《汉书·何武传》:“而 圣 子宾客为羣盗,得,繫 庐江 , 圣 自以子必死。 武 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 圣 慙服。”《周书·李贤传》:“ 贤 曰:‘夫人各有志……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之於心。’问者慙服。”《宋史·焦守节传》:“奉使 契丹 ,馆伴 丁求説 指远山谓曰:‘此 黄龙府 也。’ 守节 应声曰:‘ 燕然山 距此几许?’ 求説 惭服。”
- 延伸学习
- 惭服是一个描述自己对他人的敬佩和自愧不如的成语,学习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提高自己的谦虚和敬佩之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画水平太好了,我感到惭服。2. 初中生:他的成绩一直很好,我对他感到惭服。3. 高中生:他的演讲能力非常出色,我深感惭服。4. 大学生:他的研究成果让我感到惭服,我要更加努力学习。5. 成年人:他的领导能力让我敬佩,也让我感到自愧不如。
- 故事起源
- 惭服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文选·刘义庆》中。据说,刘义庆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他在自己的文集中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话:“吾于孔子之学,悔恨惭服。”意思是他对孔子的学说感到后悔和自愧不如。这句话被后人引用,并逐渐演变成了成语“惭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惭服”拆分为“惭”和“服”来记忆。惭意味着感到惭愧,服表示敬服。结合这两个意思,惭服就是感到自愧和敬服。
- 词语结构
- 惭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惭”表示感到惭愧,第二个字“服”表示敬服。
- 详细解释
- 惭服是指由于对对方的能力、品德或成就产生的敬佩之情而感到自己的能力或成就相形见绌,因此感到惭愧和敬服。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他人的优点或成就感到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