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年老体衰、精神不振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佳,精力不足,或者形容某人在工作或学习中状态不佳,无法恢复过去的活力。
- 例句
- 1. 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经常感到伊耆。2. 老爷爷虽然伊耆,但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年老体衰,精神不振。
- 基本解释
(1).见“ 伊耆氏 ”。
(2).亦作“ 伊祈 ”、“ 伊祁 ”。复姓。 宋 罗泌 《路史后纪·炎帝上》:“ 炎帝 神农氏 ,姓 伊耆 ,名 轨 ……其初国 伊 ,继国 耆 ,故氏 伊耆 。”《周礼·秋官·序官》“ 伊耆 氏下士一人” 清 孙诒让 正义:“《易·繫辞》 孔 疏引《帝王世纪》:‘ 帝尧 陶唐氏 , 伊祈 姓。’ 伊祈 ,即 伊耆 ,二者并无塙证…… 魏孝文 时, 魏怀州 民 伊耆苟 聚众於 重山 作乱。”按: 伊耆苟 ,《魏书·高祖纪上》作“伊祈苟”,一本又作“伊祁”。耆、祈、祁,三字同音。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中对老年人的尊重和重视,以及关于养老和健康的话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奶奶年纪大了,有时候会感到伊耆,但她还是很开心。2. 初中生:爷爷虽然伊耆,但他每天还是坚持锻炼身体。3. 高中生:老师上课的时候显得有些伊耆,可能是太累了吧。4. 大学生:大学快毕业了,感觉自己变得有些伊耆,需要调整状态重新找回活力。
- 故事起源
- 伊耆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公冶长》:“耆老耄者,尚书而不读,农夫而不耕,所以为力不足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年老体衰的人,像耆老和耄者一样,就像是担任尚书却不读书,或者是农夫却不耕田一样,因为体力不足而无法完成工作。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年纪大的老人,走路蹒跚,精神不振的样子,将其与伊耆这个成语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伊耆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伊耆是指年老体衰、精神不振的状态。其中,“伊”意为衰老,“耆”意为老年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到了老年时,身体和精神都逐渐衰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