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雕锼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夸奖写作、绘画等艺术作品的精美和精细,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文字功底或技艺。例如,在评论一篇文章时,你可以说:“这篇文章的文字雕锼,引人入胜。”或者在赞美一幅画时,你可以说:“这幅画的细节处理非常雕锼,给人一种逼真的感觉。”
- 例句
- 1. 这篇文章的文字雕锼,引人入胜。2. 这幅画的细节处理非常雕锼,给人一种逼真的感觉。
- 基本含义
- 形容文章、字句等精细而繁复。
- 基本解释
(1).雕刻。 唐 李商隐 《富平少侯》诗:“綵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廻枕玉雕鎪。” 宋 陈亮 《汉宫春》词:“随缘柳緑柳白,费尽雕鎪。”
(2).刻意修饰文辞。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开场》:“古今词传,纷纷迭出、雕鎪矫揉,虫技轰轰。” 明 袁宏道 《湖上别同方子公赋》之五:“十年而一叶,枉自费雕鎪。”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近古期·北宋政治家的文论》:“就反对雕锼无用的文辞这一点讲,政治家和道学家、古文家都是一致的。”
(3).犹琢磨。
彫鎪:1.雕刻,刻镂。《文选·左思<魏都赋>》:“匪朴匪斵,去泰去甚,木无彫鎪,土无綈锦。” 张铣 注:“鎪,鏤也。”
(2).引申指雕琢文字。 宋 苏辙 《次韵子瞻留别》之三:“彫鎪不遣治章句,烂漫先令饱文字。”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你可以选择学习与雕刻相关的成语,如“刻舟求剑”、“画龙点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字写得很雕锼,老师夸奖了我。2. 初中生:这篇作文的用词雕锼,让人读起来很舒服。3. 高中生:他的书法功底非常深厚,字字都雕锼入微。4. 大学生:这幅画的细节处理非常雕锼,看起来非常逼真。
- 故事起源
- 雕锼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文人杜牧的诗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原句为:“雕锼斧凿如有神。”这句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秋夜时分走出家门,感叹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杜牧用“雕锼斧凿”来形容大自然的神奇和细致,后来这个词语逐渐演变成了形容文章、字句等精细而繁复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你可以将“雕锼”这个成语与雕刻和琢磨联系起来。想象一下,一个雕刻家在琢磨着一个作品,将每一个细节都雕刻得非常精细和繁复。这样的想象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雕锼是由两个形容词性的词语组成,雕刻和琢磨。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和记忆。
- 详细解释
- 雕锼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文章、字句等精细而繁复。它常常用于夸奖作品的精湛技艺和细致入微的处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就像雕刻和琢磨一样,作者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琢磨,使作品充满了细节和精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