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拟)形容读书的声音。书声~。(作谓语)
[构成]
叠音式
- 英文翻译
1.象 (读书的声音) the sound of reading aloud
- 详细解释
◎ 朗朗 lǎnglǎng
[the sound of reading aloud] 用以形容声音响亮的象声词
朗朗的读书声
歌声朗朗
(1).明亮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 夏侯太初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唐 张籍 《关山月》诗:“秋月朗朗关山上,山中行人马蹄响。” 清 龚自珍 《宥情》:“异哉!其心朗朗乎无滓,可以逸尘埃而登青天。” 袁鹰 《十月长安街》诗:“曈曈红日,朗朗乾坤,万里长空,宽广大道。”
(2).形容声音清晰响亮。 唐 韩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惟有 王勃 端坐船上,毫无惧色,朗朗读书。”《红楼梦》第八二回:“ 寳玉 把这章先朗朗的念了一遍。” 茅盾 《子夜》四:“那位青年的声音朗朗地在纷呶的诅骂中响了起来。”
(3).清晰貌。 陈衍 《元诗纪事·陈有定》:“ 闽 部疏 建寧 行都司,是 元 陈平章 有定 开府。极宏丽,初以鼓楼为门,今移入二百步许,犹朗朗可观。” 艾芜 《山野》第二部十:“树梢树身先前清疏有致,朗朗可望的,现已抹起一些烟雾,显得迷蒙了。”
(4).明白,了解。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 戚 心独朗朗,念虔事帝,得死楹下足矣。”
(5).高峻貌。 唐 张说 《同皇太子过荷恩寺》诗:“朗朗神居峻,轩轩瑞像威。”
- 基本含义
- 形容声音清脆悦耳,明亮而响亮。
- 使用场景
- 朗朗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界中的声音,如朗朗的鸟鸣、朗朗的风声;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声音,如朗朗的笑声、朗朗的歌声。此外,朗朗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光亮、明亮,如朗朗的月光、朗朗的星空。
-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五年》记载了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叫朗国的小国,国君是个好君主,他治理国家有方,国家昌盛繁荣。人们因此把这个国家的名字“朗国”与君主的治理方式联系在一起,用“朗朗”来形容声音清脆悦耳、明亮而响亮。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 1. 她的歌声朗朗,让人陶醉其中。2. 夜空中的星星朗朗闪烁,美得让人心旷神怡。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朗朗的发音和明亮的意义,想象一个明亮而响亮的声音,如朗朗的笑声或鸟鸣声,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声音、光亮相关的成语,如“喧闹”、“明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花园里听到了朗朗的鸟鸣声。2. 初中生:他的笑声朗朗,让人感到快乐。3. 高中生:夜晚的星空朗朗明亮,美得让人心旷神怡。4. 大学生:音乐会上,她朗朗地演奏着钢琴,观众们都被她的才华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