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 唐 李贺 《七夕》诗:“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唐 沉佺期 《七夕曝衣篇》诗:“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渊鉴类函·岁时八·七月七日三》“曝衣”:“ 太液池 西有 汉武帝 曝衣楼,七月七日宫人出衣曝之。”
- 基本含义
- 曝衣楼指的是晒衣服的楼,比喻公开批评、揭露某人的丑行或错误。
-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种惩罚方式。在古代,有时候当一个人犯了错误或犯罪时,他会被迫站在高楼上,将他的衣服放在阳光下晒干,以示公开批评和耻辱。因此,曝衣楼成为了公开批评和揭露某人错误的象征。
- 使用场景
- 曝衣楼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公开揭露某人的错误或丑行,特别是在社会舆论中进行批评或谴责的情况下。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新闻报道、社交媒体评论、政治演讲等。
- 故事起源
- 曝衣楼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在古代,曝衣楼是一种公开惩罚的手段,用于对待犯罪行为或丑行的人。这种惩罚方式不仅可以让犯人受到耻辱和惩罚,还可以警示他人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 词语结构
- 曝衣楼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曝”是动词,意为晒;“衣”是名词,意为衣服;“楼”是名词,意为楼房。
- 例句
- 1. 他的丑行被曝衣楼后,他的名声彻底毁了。2. 这个政府官员的贪污行为被曝衣楼后,引起了公众的愤怒和谴责。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楼上,将他的衣服晒在阳光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谴责。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古代刑罚制度或成语的起源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其他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偷了小红的作业本,被老师曝衣楼了。2. 初中生:这个明星因为涉嫌吸毒被曝衣楼,名誉扫地。3. 高中生:这位政治家的贪污行为被曝衣楼后,引起了公众的愤怒和谴责。4. 大学生:这个公司的违法行为被媒体曝衣楼,导致其声誉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