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7日(农历三月三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日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三伏天的词语解释
三伏天的意思
拼音:sān fú tiān    
使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感受到极度炎热的天气时,常会使用“三伏天”来形容。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酷热难耐的天气,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炎热天气中的不适和疲劳。
例句
1. 今年的三伏天真是热得让人无法忍受。2. 我们在三伏天里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基本含义
三伏天是中国农历的一个节气,指夏季的最热时期。成语“三伏天”用来形容极热的天气。
基本解释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既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的节气文化,了解其他节气的名称、含义和习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是三伏天,我在家里喝冰水消暑。2. 初中生:三伏天里,我宁愿待在家里看书,也不愿意出去玩。3. 高中生:三伏天的阳光炙烤着大地,让人感受到火热的夏天。
故事起源
三伏天这个成语的起源与中国古代的农业文化有关。在古代农业社会中,人们在夏季的三个伏天里,要避免在中午时分劳作,以免受到太阳的暴晒和高温的影响。因此,三伏天逐渐成为人们用来形容炎热天气的成语。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可以想象三个人在炎热的太阳下伏在地上避暑,从而联想到“三伏天”。
词语结构
三伏天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三”表示数量,表示夏季的三个伏天;“伏”表示伏天,即极热的天气;“天”表示时间,指夏季。
详细解释


 入伏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中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计算

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热的。

最热原因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中医理论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饮食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古代伏天时跟其他节令一样,民间传承着很多食俗。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小暑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最近新闻

中新网2009年7月15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今天是入伏的第二天。俗话说“热在三伏”,中国浙江、安徽等地相继出现高温天气。气象专家预测,今年的高温天气可能要增多。今年的“三伏天”比较特殊,出现了两个“中伏”,总长共有40天。气象专家提醒公众,三伏天里,活动量不要太大,室外作业要错开高温时段,尽量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直射,饮食要清淡,要注意食物保质、保鲜,确保健康度夏。

(0)
诗文中出现“三伏天”的诗词

竹窗

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

一别十馀载,见竹未曾忘。

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

未暇作厩库,且先营一堂。

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

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

绕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

烟通杳蔼气,月透玲珑光。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

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

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

乃知前古人,言事颇谙详。

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

(0)

送敏中新授户部员外郎西归

千里归程三伏天,官新身健马翩翩。

行冲赤日加餐饭,上到青云稳著鞭。

长庆老郎唯我在,客曹故事望君传。

前鸿后雁行难续,相去迢迢二十年。

(0)

苦热

蒲扇无功院宇卑,月行犹未次南箕。

九成宫在君恩远,三伏天高日影迟。

当午水晶供一枕,辟炎冰茧胜纤絺。

困来漫忆千年事,犹有三军六月驰。

(0)

题兴道院蓝光轩

出郭才咫尺,便觉山意幽。

招提立绝顶,宝塔凌空浮。

小轩足娱客,下有清溪流。

翠岫供远眺,直欲明双眸。

平芜草肥软,饱饲眠吴牛。

沙头水色静,飞上驯白鸥。

人稀日亭午,野渡横孤舟。

坐久意逾爽,吹袂风飕飕。

想当三伏天,凛然如素秋。

簿书丛里来,恍若脱羁囚。

乘兴偶登览,不谓成胜游。

平生志所愿,一壑与一邱。

脚力到佳处,须作信宿留。

南峰只在眼,不必劳冥搜。

当时辋川图,景物有此不。

学贵守所见,出处各异谋。

渊明亦高哉,未肯屈督邮。

(0)

冰井

冰井曷无水,为与火山对。

真宰福梧人,命名适相配。

炎炎火之性,所至能为害。

冰焉压其气,转否还高泰。

祥光每发时,州人同福赉。

乃至井若冰,其义故有在。

我来酌冰井,其美同沆瀣。

初疑蓬岛脉,又雅林泉派。

井窦倘依然,古基尽亡昧。

半为土烟没,半为石缺坏。

于时初下车,未暇整颓溃。

州城百舍敝,缔创岂容怠。

旧者为之新,露者为之盖。

卑污易以高,狭小易以大。

于公无所侵,于私无所贷。

一诚与规画,黾勉及三载。

始来想井基,指示经数辈。

引绳取其直,立标正其界。

开凿三尺馀,适与古基会。

西偏甃坚完,界不差井怪。

三隅彷佛见,砖师且徐缀。

此井信有神,州人亦嗟怪。

井前为开池,引水成沟浍。

所防三伏天,饮者成群队。

井名未磨灭,自我发沉晦。

□□□□□,所虑规模隘。

堑崖基坎穴,伐木除荒秽。

装点自天成,可为州胜概。

碧塘寺之腹,青山寺之背。

环翠既控引,泉水亦襟带。

三宝杂装严,七宝旧豪迈。

对面瞻神霄,出门远阛阓。

登临益增价,顾盼无凡态。

往往市人来,如在琼壶内。

往往士人来,如出尘笼外。

我常引客至,五马随双旆。

暂脱簿领巾,忽然无障碍。

怡神八极远,濯体清风快。

临池似山涧,酩酊常所戒。

屡作谢公游,敢望苍生待。

虽无异政绩,薄有循良最。

寄语此冰泉,为我留遗爱。

(0)

四时子夜歌·其三

三伏天雨火,郎但笼窗坐。

何处汲寒浆,金瓶井中堕。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