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的品味低下、行为庸俗,或者形容某个地方或环境缺乏文化气息。
- 例句
- 1. 他的穿着和言行举止都很土风,缺乏文化修养。2. 这个城市的艺术氛围太差了,处处都是土风。
- 基本含义
- 指某人或某事物追求的东西过于平庸、庸俗,缺乏高尚品质。
- 基本解释
◎ 土风 tǔfēng
(1) [local folk song]∶地方歌谣,亦指有这种特色的歌谣
(2) [local custom]∶有地方特色的风俗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文化、品味相关的成语,例如“雅俗共赏”、“狗仗人势”等,可以帮助扩展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穿着很土风,没有品味。2. 初中生:这个地方的风气很土风,缺乏文化氛围。3. 高中生:她的行为举止太土风了,不符合社交礼仪。4. 大学生:这个城市的艺术氛围太差了,到处都是土风。5. 成年人:在追求时尚的同时,不要忘记避免过于土风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富商追求时髦的服装和生活方式,却因为缺乏高尚的品味而被人嘲笑为“土风”。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土风”这个词语的含义,将其与一些庸俗、缺乏品味的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例如,想象一个人穿着土气的衣服,在庸俗的环境中举止不雅,这样就能够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土”和“风”。
- 详细解释
(1).乡土歌谣或乐曲。《左传·成公九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匹夫庶妇,謳吟土风。”《隋书·音乐志中》:“ 魏氏 来自 云 朔 ,肇有诸华,乐操土风,未移其俗。” 清 孙枝蔚 《咏史》诗:“取琴使之弹,乐操必土风。”
(2).当地的风俗。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夫民之性也,各有所禀。生其山川,习其土风。” 唐 杜甫 《负薪行》:“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十首》诗序:“余归 石湖 ,往来田家,得岁暮十事,採其语各赋一诗,以识土风,号《村田乐府》。” 明 高启 《羁旅行》:“土风处处殊故园,乡音只闻僮僕言。”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不过 吴 越 号称水国,说竞渡本是 吴 越 一带的土风,总该离事实不远。”
- 近义词
乡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