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谓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左传·成公十五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杨伯峻 注:“最高道德为能进能退,能上能下,而俱合于节义。”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论》:“夫能与造化推移,而不以哀乐为心者,达节之人也。” 唐 韩愈 《通解》:“今之人以一善为行,而耻为之,慕达节而称夫通才者多矣。”
(2).明达世情;识时务。《魏书·阳尼传》:“体源究道,归圣哲兮。随化委遇,能达节兮。” 元 范梈 《散步还南轩》诗:“ 嵇康 本达节,竟受薄俗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自古识时达节之士,功名而外无容心。”
- 基本含义
- 守住节操,坚守原则。
- 详细解释
- 达节是由“达”和“节”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守住节操,坚守原则。它强调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准则和原则,不受外界诱惑或压力的影响,始终保持正直和廉洁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达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临诱惑或困难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不轻易妥协。它可以用于表扬那些始终保持高尚品德和道德标准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在面临利益诱惑时放弃原则的人。
- 故事起源
- 《史记·卫将军韩信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韩信作为卫将军时,曾经受到秦始皇的诱惑,想要背叛自己的国家。然而,韩信最终还是守住了自己的节操,坚守原则,没有背叛国家。这个故事成为了达节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达”和“节”。
- 例句
- 1. 他在面对诱惑时始终能够达节,不为个人利益而背叛团队。2. 这位领导官员一直以来都能够守住节操,没有受到贪污腐败的诱惑。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左边是诱惑和利益,右边是原则和节操,而这个人选择了右边的路,坚守原则,守住了自己的节操。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道德、品德相关的成语,如“守正不阿”,“以德报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在玩具店里看见一个掉在地上的玩具,他主动捡起来还给了店主,守住了节操。2. 小学生:虽然考试的时候有同学想要作弊,但是我选择了守住节操,坚持诚实。3. 初中生:面对同学的嘲笑和压力,他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守住了节操。4. 高中生:在大学入学考试中,他拒绝了作弊的机会,选择了守住节操,以诚实面对考试。5. 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坚持拒绝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保持了自己的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