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指高官显贵。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张齐贤 ﹞日与故旧乘小车,携觴游钓。榜於门曰:老夫已毁裂轩冕,或公綬垂访,不敢拜见。”
- 基本含义
- 公绶是指官员的衣带,用来比喻官员的权力和地位。
- 详细解释
- 公绶一词源自古代官员的服饰,衣带是官员身份的象征。公绶成语比喻官员的权力和地位,强调了官员身份的重要性。
- 使用场景
- 公绶一词多用于描述官员的权力和地位,可以用于政治、社会等相关话题。在讨论官员的职位和身份时,可以使用公绶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 公绶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制。古代官员的服饰中,衣带是官员身份的象征,也是他们权力的象征。因此,公绶成语就是通过官员的衣带来比喻官员的权力和地位。
- 词语结构
- 公绶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公”,第二个字是“绶”。
- 例句
- 1. 他手握公绶,权倾一方。2. 这位官员失去了公绶,地位一落千丈。3. 公绶在手,天下我有。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公绶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手持着一条华丽的衣带,这条衣带象征着他的权力和地位。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官制和官员的服饰,了解更多关于官员权力和地位的相关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老师是我们班的公绶,我们要听她的话。2. 小学生:爸爸是一个重要的公绶,他在政府工作。3. 初中生:公绶在手,权力无边,但也要为人民服务。4. 高中生:政府官员手握公绶,要为国家的发展负责任。5. 大学生:公绶不仅象征权力,也代表着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