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印记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物体上的痕迹,比如书籍上的印痕、纸张上的水印等。此外,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比如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或言谈举止给人留下的印象。
- 例句
- 1. 他的书桌上留下了厚厚的尘印,看得出他很久没有整理过了。2.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至今仍然记得。
- 基本含义
- 印记指的是物体上留下的痕迹或标记。在引申义中,印记也可以指一个人或事物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 基本解释
◎ 印记 yìnjì
(1) [seal]∶公章;图章
州县官合用印记
(2) [imprint]∶盖章的印迹
公章一按,留下了鲜红的印记
(3) [print;track;mark]∶痕迹;标记
马在沙滩留下了印记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印记相关的成语,比如“留下深刻印象”、“痕迹累累”等。同时,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印章文化和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纸上盖了个章,留下了一个印记。2. 初中生: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一直都记得里面的故事。3. 高中生:他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对他的观点有了新的认识。4. 大学生: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宝贵的印记,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经验。
- 故事起源
- 印记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印章文化。古代人们使用印章来做标记或记录,印章上刻有独特的图案或文字,通过印章可以留下痕迹,也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印记一词逐渐引申为形容物体上的痕迹或人留下的印象。
- 英文翻译
1.signet; brand; imprinting; stamp
- 记忆技巧
- 要记忆印记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印章在纸上留下痕迹的形象。也可以通过与书桌上的尘印或其他留下痕迹的物体进行联想,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印记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1).公章;图章。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今之印记多不如制。”《宋史·舆服志六》:“请令有司製州县官合用印记,旧印非所当用者,毁之。”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十二章:“当 魏组长 请 黄堡 区委和区公所的代表颁发印记的时候…… 梁三 老汉拍手了。”
(2).盖章的印迹。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古今公私印记》:“是以要明跋尾印记,乃是书画之本业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三》:“其曾孙 和惇 家藏诸书,皆 鲁公 旧物,末有印记甚完。”《红楼梦》第五三回:“一面瞧那黄布口袋……那一边又有礼部祠祭司的印记。”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五章:“ 金树旺 拿信离灯光更近点一看,后边的长形印记是‘绥德分区支前委员会’。”
(3).痕迹;标记。 杨朔 《前进,钢铁的大军!》:“每件武器也都带着光荣不朽的历史印记,标志着几十年 中国 革命的伟大进程。”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作家客观地描写人,却不可避免地在人物身上打上自己的印记。” 霍达 《公子扶苏》第一章:“轻快的马蹄,在沙滩上留下一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