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影木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失去自己的主见。例如,当一个人在集体中没有独立的意见,只是盲从他人的意见时,可以形容他为“影木”。
- 例句
- 1. 他在家庭中总是影木一样,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2. 这个团队的成员都太影木了,完全听从领导的安排,没有任何创新和主动性。
- 基本含义
- 指人在某种环境下的行为和言语受到他人的影响,像木头一样没有自己的主见。
- 基本解释
传说中的树名。 晋 王嘉 《拾遗记·瀛洲》:“有树,名影木,日中视之如列星。万岁一实,实如瓜,青皮黑瓤,食之骨轻。”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思考能力和独立性相关的成语,如“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成为一个影木,我要有自己的主见。2. 初中生:班里有些同学总是影木一样,从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3. 高中生:我不想在大学里成为一个影木,我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4. 大学生:在团队中,我们需要避免成为影木,要有自己的创新和主动性。
- 故事起源
- 影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小说《西游记》中。在故事中,孙悟空和猪八戒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名叫木叉的妖怪。木叉会化身为各种形象,包括一块木头。猪八戒被木叉变成了一根木头,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主见和行动能力,成为了一个“影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身上长满了影子,而他的脑袋却是一个木头,表示他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思考能力,就像一个“影木”。
- 词语结构
- 主体部分是“影木”,表示人的行为和言语像木头一样没有自己的主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加上其他词语一起使用。
- 详细解释
- 影木是一个比喻性成语,由“影”和“木”两个字组成。影指的是人的行为和言语,木指的是木头,没有任何活动能力。影木合在一起表示人在某种环境下像木头一样被他人的影响所左右,没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