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霜夜的猿猴。 南朝 梁 范云 《送沉记室夜别》诗:“寒枝寧共採,霜猿行独闻。”
(2).指霜夜猿啼声。 唐 薛能 《华岳》诗:“羽客时应见,霜猿夜可听。”
- 基本含义
- 指冬天的猿猴,比喻寒冷的天气。
- 详细解释
- 霜猿是由“霜”和“猿”两个词组成。霜指冬天的霜冻,猿指猿猴。成语“霜猿”比喻寒冷的天气,形容冰冷的冬季。
-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描述冬天的严寒天气,可以用于天气预报、描述冬季景象等场景。
- 故事起源
- 《史记·卷十·韩非子列传》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猿猴被困在冰天雪地中的情景。猿猴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季,便把自己的尾巴卷成了一个球,像个暖炉一样取暖。这个故事中的猿猴就是霜猿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别的结构。
- 例句
- 1. 冬天的北方,霜猿成群,寒气逼人。2. 外面的霜猿肆虐,我们要多加保暖。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霜猿形象化地想象成一群冻得直哆嗦的猿猴,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冰天雪地”、“寒气逼人”等,以扩大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冬天的时候,霜猿在树上玩耍。2. 初中生:冬天的北方,霜猿出现的频率很高。3. 高中生:外面的天气真是霜猿肆虐,我们要加倍保暖。